李世民這邊,已經和長孫無忌商議妥當。
就在他們準備下詔,決定將蜀王從劍南道調到河南道,然后逐步削弱蜀王的實力的時候。
蜀王居然先行上奏,說南詔諸部聯合,準備攻打大唐。
蜀王已經親率兵馬,前往前線抵御南詔諸部。
南詔之地,素來混亂。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得到這個消息之后,先是吃了一驚。
不過很快就想到,這哪里是南詔要攻打大唐啊,這分明是蜀王的一個借口啊!
很明顯的,蜀王早就猜到了他們的意圖。
所以,才來了這么一出。
但是現在,南詔已經攻打大唐了,消息已經傳出。
在這個時候,這道旨意還能繼續下達嗎?
如果繼續下達的話,會讓大唐百姓,如何去想他這個皇上?
此時,李世民心里微微一寒。
看起來他非常看好的這個兒子,實際上也遠沒有這么聽話啊。
并且,他的勢力已成。
就算自己想要動他,也必須要三思而后行了。
現在,他算是聽調不聽宣嗎?
……
此時,李愔已經帶領薛仁貴的五萬大軍,前往南詔進發。
此時,南詔其實并沒有要進攻大唐的意思。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等到大唐大軍壓境的時候,南詔難道還會無動于衷嗎?
到時候,只要在邊境有和南詔對峙,那就等于雙方交戰。
當然了,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在出發的時候,李愔已經命人開始收集南詔的情報。
在隋末唐初的時候,洱海地區,有很多小國家林立。
這些國家之間,相互之間并沒有統屬關系,并且相互作戰,極為混亂。
而逐漸的,這些國家,被不斷的吞食,最終形成六國并立的情況。
這六個國家,被稱為六詔,分別是: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
蒙舍詔在諸詔之南,稱為南詔。
在原本的歷史軌跡中,大唐扶持南詔,南詔先后征服了西洱海地區的各個部落,消滅掉其他的五詔,最終統一了洱海地區,形成南詔國。
這個思路對李愔來說,倒是個不錯的辦法。
其實他也完全可以扶持其中的一個小國,幫助他吞并其他的五個國家,統一整個南詔。
而接下來,劍南道就可以和南詔,發動曠日持久的戰爭了。
而只要戰爭一日不停,父皇沒有借口把自己給調離。
最近幾年,大唐的發展極為迅速。
主要的交通干線,道路全部暢通。
洲和洲之間的道路,全部開通,至于縣鄉一級,就要看當地洲的實際情況了。
益州通往南詔邊緣的道路,自然是暢通無阻的。
因此,蒸汽汽車將兩萬步兵還有糧草,先行運送到邊界。
至于三萬騎兵,就要在后面慢慢趕路了。
在蒸汽汽車再次提速的時代,只要道路良好,騎兵的速度,是沒辦法趕得上蒸汽汽車的。
當然了,也不會慢到哪兒去就是了。
來到邊境之后,李愔馬上命令士兵安營扎寨。
并且擺好防御陣型,做好防御工事。
南詔地區極為混亂,雖然李愔不太認為,他們能夠威脅到益州軍。
但是必要的防備是必須要有的。
李愔可不想在陰溝里翻船。
而就在他們還沒部署好防御工事的時候,忽然有斥候來報,說是前面出現一支南詔士兵,人數大概在三百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