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說,皇上心里,能沒有猜忌嗎?這猜忌,或許一開始只是一顆小小的種子!”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必然會成長為參天大樹!”
聽完崔鶴的話,幾個官員,臉上不由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
第二日,李愔來到商稅衙門。
為了配合這次改革,各地的州郡,成立了專門的商稅衙門。
路過的行商,還有當地的商人,都需要繳納商稅。
今年的商稅上調,但是今年清河郡上交的商稅,居然比去年還要低上三成。
李愔當然要來這里的衙門里,來查上一查了。
不多時,李愔就帶著一百個侍衛,來到稅務衙門。
這里的長官,乃是司倉參軍趙義。
看到巡查使到來,司倉參軍趙義,帶領稅收部的所有官員,誠惶誠恐地迎接出來。
“下官不知巡查使大駕光臨,有失遠迎,還往巡查使贖罪!”
李愔哈哈笑道:“本王事先并沒有通知你們,你們何罪之有呢?都起來吧!”
“是這樣的,今年的商稅明明上調了三倍,但是今年清河郡的商稅收入,卻是比去年還要少了三成。本王就是過來看看,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聽到巡查使的詢問,司倉參軍趙義心里,反倒是松下一口氣來。
這巡查使前來,和和氣氣的,并且一上來居然還詢問自己,倒不像是來撕破臉皮的。
雖然在賬目上,他們做的天衣無縫,但是他心里還是沒底啊。
最好還是不要撕破臉皮的好。
司倉參軍趙義不由彎腰含笑說道:“巡查使,這里不是說話的地方。不如到里面,下官奉上茶水,再慢慢講述給長官可好?”
李愔哈哈一笑說道:“對,這里不是說話的地方,咱們到里面再說不遲。”
不多時,李愔就來到官署之內,自在上首做了。
哪些底層的官員,被趙義驅散。
然后不多久,就有下人送上茶水。
“這是今年新下的綠茶,上官嘗嘗看,不知合不合您口味?”
早在七八年前,炒茶的工藝就已經被四姓六旺研究出來。
現在炒茶,已經不是中華商行的壟斷生意了。
不過輪起口碑的話,自然還是中華商行最佳。
并且因為中華商行下手早,哪些最好的源產地,早已經掌控在中華商行手里。
四姓六旺還有其他阿德商家,在這一點上,很難和中華商行形成競爭。
而李愔喝的這新茶,是四姓六旺炒制出來的。
仔細品了一口,的確是上佳的新茶。
不過,李愔喝茶,就是大概品個味道。
口味之好壞,他也不是分辨的十分清楚。
若論起好茶的話,只怕整個大唐,就連皇宮里包括在內,都沒有蜀王府里喝的茶葉更好了。
李愔只是品茗了一口,隨便稱贊了幾句,便放下茶碗,抬眼向趙義看去。
趙義微微一笑說道:“巡查使,事情是這樣的。因為今年商稅剛剛改制,有很多商鋪,他們的利潤不多。”
“而商稅一下子提高到三倍,他們已經沒有利潤可圖,甚至還會向里面倒貼。”
“這些商家,在收稅之間,就將商鋪兌了出去。或者干脆關閉商鋪,令尋別的出路。”
“這關閉的商鋪一多,商稅自然就少了。”
“今年的商稅,之所以能夠收到去年的七成,大多還都是從清河崔氏的生意上多收了兩倍才換取來的。不然的話,今年的商稅,只怕會更少呢!”
“當然了,下官絕對不是說商稅改革不合理。”
“而是今年剛剛實行,怕是這眾多的商家,一時間很難適應,這才造成了這種狀況。”
“下官以為,再過三五年的時間,商稅稅收就會慢慢好轉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