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對于這種地方,他們一向要的,都只是名譽上的歸屬。
至于實際的管理,其實并不在意。
而現在,群臣的思想,同樣也是如此。
對于倭國這樣區區一個小小島嶼來說,他們完全沒有放在心上。
既然現在已經歸屬于大唐的版圖,那么再叫倭國就不合適了。
經過群臣的商談之后,決定將之改成海北道。
而海北道節度使的職務,卻是讓他們傷透了腦筋。
能夠擔任一道之節度使,必然是重臣,最起碼的,也要是三品大員。
但是三品的官員,哪一個不是位高而權重?
讓他們跑到海外,擔任一個區區小島的節度使?
這簡直就是被放逐啊!
有那個三品大員,肯去這種地方呢?
先是找了一個中年的三品大員,因為他身強力壯,年輕有為,所以獲得了這個難得的機會。
結果,第二天這個三品大員便感染傷寒,請了三個月病假。
海北道那邊,自然不可能等到他三個月病愈之后再上任,只好另外選人。
然后,他們物色了第二個人選。
這個人選叫做崔海,乃是崔家之人。
然后,崔海忽然曝出家父辭世,要回家丁憂。
丁憂需要三年時間,這個是孝道。
新皇李恪,自然不能強迫別人違背孝道去赴任,因此,這個人員,也不了了之。
第三個人選,在坐著馬車早朝的時候,出了車禍。
結果被摔成了重傷,七葷八素的,據說已經傷到了筋骨,至少要一百天才能重新回來上班。
得!
這些人,簡直一個比一個狠。
誰都不想到海北道那種偏遠貧瘠之地赴任。
群臣沒有辦法,只好再挑選新的人選。
但是能夠資格出任節度使的,無非就哪幾個人選。
琢磨來琢磨去,他們一致認為,剩下的幾個人,同樣不可能心甘情愿地去海外。
所以,他們干脆決定,直接破格提拔。
當然了,能夠資格破格提拔的,也未必就想要去海外。
因此,最終他們決定,將這人選直接定為了益州的駱賓王。
這個駱賓王,是蜀王的老部下了。
雖然他不怎么夠資格,但是只要選中了他,他是不怎么可能會推脫的。
作為蜀王的老部下,不可能會拆蜀王的臺。
果然,等消息傳遞到益州之后,駱賓王非但沒有拒絕,反而十分欣喜。
畢竟,作為他目前的級別,想要做到節度使這一職務,近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現在,居然一步到位,直接到達人生巔峰。
雖然海北道孤懸海外,距離大唐十分遙遠。
但是既然蜀王在哪,駱賓王就沒有絲毫的害怕。
于是,海北道節度使人選敲定,皆大歡喜。
……
倭國這地方,銀礦眾多。
尤其是石見銀礦,乃是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銀礦。
在宋朝的時候,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白銀產自倭國。
倭國還曾被當時的人稱作銀群島。
而倭國的黃金儲備,同樣的十分驚人。
從八世紀到十六世紀,倭國的黃金產量大概為二百五十五噸。
在加利福尼亞的淘金熱還沒開始之前,全世界開采的黃金,加在一起為五千噸。
倭國所占據的份額,大概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五。
而倭國的領土,才占全世界的多少?
當然了,這一次,李愔主要以開采白銀為主。
而開采白銀的目的,還是為了以白銀為貨幣。
李愔之所以急著要推出白銀為貨幣,是因為,大唐現在的貨幣制度,其實存在著巨大的風險。
因為最近幾年,大唐經濟發展十分迅速,財富增長相當驚人。
而財富的增加,就要印制更多的紙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