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儀,當然能明白李愔的意思。
現在,正處于華夏城和這些原住民的蜜月期中。
如果這個時候,王爺稱皇的話,可能會對雙方的關系,形成不可彌補的裂痕。
畢竟,你都成皇了,那么你的地盤有多大呢?
到哪里呢?
難道說,你建立的這個王國,就只有這方圓百里的地方?
這么小的一個地方,甚至還不如大唐的一個州大。
建立這樣的帝國,意義何在?
如果說,你的地盤,就是整片大陸的話。
那么哪些原住民,肯定會產生抵觸情緒,甚至于,會發生戰爭的。
畢竟,人家在這里生活了那么久的時間,這是他們的家園。
你來到,就說這所有的地盤,所有的東西都是你的。
試問,哪些原住民,會同意嗎?
換成誰,誰都不可能同意啊!
所以說,現在稱皇的話,會有很多不利之處。
但是,現在不稱皇,其實也有不稱皇的壞處。
比方說,跟隨李愔而來的這些官員。
他們背井離鄉,圖的是什么呢?
王爺對他們有知遇之恩,這肯定是一方面的原因。
但是上官儀相信,最重要的原因,只怕是因為,他們要的就是這份從龍之功。
只要李愔稱皇,那么他們這些人,全都是開國功臣。
到時候封侯拜相,自然不在話下。
現在人家千里迢迢來到這里了,你居然不著急稱皇。
你讓那些人,心里會怎么想?
更重要的是,早稱皇,晚稱皇,早晚都要稱皇。
難道晚幾年稱皇,哪些原住民都不會抵觸了嗎?
事關他們的切身利益,上官儀感覺,這個沖突,早晚是會有的。
既然如此的話,那么,晚沖突反倒不如早沖突的好。
上官儀,其實是不怎么贊同王爺的這種策略的。
既然早晚都會發生沖突,那么現在收買他們的意義何在呢?
上來就把他們打疼了,打怕了,將這些人全部聚攏在一起,同樣可以為他們做工。
甚至在那個時候,他們需要付出的更少,他們做出來的工作會更多。
而后期一系列的沖突,都將在最初的時候解決掉。
這才是最妥帖的辦法。
而王爺選擇了一條,最為艱難的辦法。
當然了,王爺是跟著過來的,王爺已經做出了這種選擇,上官儀也只能盡力協助。
想到這里,上官儀嘆息道:“王爺,可是我們和原住民之間,早晚是要發生沖突的啊!”
上官儀心里的所思所想,其實李愔自然是清楚的。
上官儀想到的辦法,李愔怎么可能沒有想過呢?
但是,李愔已經事先知道,那條路,是行不通的。
因為在原本的歷史軌跡中,已經有人這么做過了。
但是最終,他們也沒能奴役這些原住民。
他們只能大肆屠戮這些原住民,然后從非洲那邊,調集黑奴過來勞作。
既然證明這個辦法是行不通的,李愔不得不換一種思路,換一個辦法。
當然了,這種事情,李愔也是沒辦法向上官儀解釋的。
李愔神秘一笑,然后說道:“這可未必!說不定有人幫助我們,將這些原住民,全部都推到我們身邊呢?”
還能發生這種事情?
上官儀思索半晌,都沒想出,怎么才有可能發生王爺所說的這種事情。
不過,思索半晌,始終沒有推導出一個正確的答案。
上官儀索性不再去想。
既然王爺說有,哪必然是會發生的。
跟隨王爺多年的時間,上官儀已經見證過王爺太多的神奇之處。
現在上官儀對李愔,已經產生了一種盲目的信任。
既然王爺說有,哪就必然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