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靜后,老者回應。
“如今最有聲望的無外乎狄族國師雪姑族人雪楓、柳城城主門客術人東參及術國境內‘實踐派’大家莊游,可這幾位卻都是男兒身,要說最近幾年比較知名的巾幗英雄,那還得到五十年前,從饑荒之災中脫穎而出的女謀士——子。”
辰與巴塞面面相覷。
“您說這女謀士與五十年前的饑荒大災有關聯?”
“沒錯,五十年前,所非閏年,水妖族大赦日并不為所期,恰逢天災不斷,極端天氣頻繁,氣候干旱缺水,莊稼禾木寸草不生,西境與中東遭遇史上最為嚴重的饑荒,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食人現象更是屢見不鮮,到處是骷髏和干尸,想必你們這代人,定是想象不到當時那可怕場景的。”
“見此情景,龍族之后召令天下人團結抗旱,助中東與西境一臂之力,于是在中原十二邦境內開展聲勢浩大的籌糧活動,可卻有心無力,反響甚小,主動參與者少之又少,大多都是被迫加入,反倒多增抱怨。”
“為解決此難題,龍后下令在萬里中原尋有勇謀士,不惜出千金聘用,應聘者萬千,子也為其一,之前術國本不讓女子練術,只是那子卻是男相女身,才得以蒙混于塾中學習,這一去卻嶄露頭角,所提‘三席酒’之術驚艷四座,最終得龍后重用,子之大名也在此時傳開。”
“那現如今子夫人身在何處呢?”
“饑荒大災一事,子瞬刻名震四海,多個大國為其投上橄欖枝,可子卻一一拒絕,反而回到了術國,投身于政界,主倡導為女子解放和為女性謀福利,又開起了私塾,免費教書育人,只是其門下大多是家境貧寒的女子。待二十年前,以年事已高為由,解甲歸田,隱居山林,再未曾有人見過,到如今,應是有七十高齡了,不知是否還健在。”
“老者可知那山為何山?”
“這我便不知了,我本是一介草民,這些事也都是從來往的過客口中得知,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還得你們自己去定奪。”
“不過,這國中倒有一人怕是會知曉此答案。”
“誰?”
“永安當掌柜雪如來。”
“永安當,萬事萬物皆可當。許多貧窮之人以破衣爛衫當銀兩,也有些走投無路之人以情報當珍寶,一間小屋,聚集百千故事與信息,你們去那,應是會得到想知的答案。”
“只不過,所當之物得與所問之事的價值相當,若這答案越機密,則所當之物需越珍貴,否則,雪掌柜怕是會心情低落,甚至將客人掃地出門咯!”
“勞煩您告知,永安當在何處?”
“城門往西一百米便是。”
“謝過老者了,我二位還有要事去辦,還望您海量。”
“無事無事,把這酒錢和飯錢于我結了便行。”
“哈哈哈,那是自然。”
辰與巴塞起身,告別老人,在一樓前臺結賬,順勢留下幾顆碎銀子記于老者帳上,隨后離酒館遠去,前往永安當。
“巴塞,當年饑荒大災,你也在現場,可曾聽過子這一人物?”
“倒有過。當年龍后召天下善謀之才入殿商議,數十術士進朝,其中便含子,只是她每回入殿皆披斗笠、穿長衣,從未以真面視人,卻只感聲音稚嫩,還是個剛弱冠的孩子,可其年齡雖小,見識和博學卻十分驚人,‘三席酒’之術一出,所聞者無一不豁然開朗、心悅誠服,霎那間,迎賓大會滿堂喝彩,這子的名字也便被眾人記下了。”
“這‘三席酒’之術究竟為何,竟獲如此贊譽?”
“當初龍后熱心,想集中原十二邦的力量,助中東與西境度過大荒,便逐一向剩余十一邦的邦主拜訪,希望能積攢足夠多的糧食,以十二邦的名義賜予。邦主看在龍后的面子上,口頭上紛紛應允,但實際卻遲遲不肯行動,詢問其因,都只說,農民賦稅過重,不愿再上繳額外糧食。”
“龍后無奈,不可逼其以權勢欺壓百姓,便只得作罷,想尋另一方法籌集。”
“‘三席酒’就解決了這一難題。這‘一席酒’邀十一邦邦主、城主、國王于龍城,不為責令,卻為帶頭辦一慈善會,名曰為此災籌資,王權富貴且虛榮,反向逼迫其捐贈多量的寶物,再將寶物化銀兩,以稍高于市場的價格向農民購買糧食,農民有利可圖,必自愿賣與;‘二席酒’邀各方名士,知書達理之人善解人意同知深明大義,必會領悟龍后此舉,身體力行參與籌糧活動中,而名士自帶名人效應,定會引起其追隨之人效仿,從而擴大籌糧的規模;‘三席酒’邀中東與西境各王,商議減免國家關稅,免除債務,以減輕幾國國家壓力。‘三席酒’過后,糧可籌,災可渡,而付出的各方面成本也降到了最低,是為事半功倍之法。”
“如此可見,子夫人確實是一大謀士奇才啊!只是不知,如今是否還能在世上與之相見一番?”
“仍可記得,當初為報答子‘三席酒’解燃眉之恩,龍后賜予其手中一把血,若無天災人禍之遇,現在應是健在,說不定仍是少年女子模樣呢!”
說完此話,正到了永安當門口。
一小間屋子,牌匾上黑墨刻上“永安當”三個大字,入內,當鋪臺子高出常人高度,檀木制成的欄桿將外人與內部相隔,臺中一小口,專放所當之物,一老者頭發花白,戴花鏡正細細打磨一耳飾。
“物品放與當口。”聽有人進屋,并未抬頭,只習慣性說出此話。
“老者應是雪如來掌柜吧!我二位并非來當物。”巴塞回應。
“不是來當物的,那來我這里做什么?”
“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