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客氣了!”雙手接過,放于木桌上。
“先生請坐。”
于一桌而對坐。
“鐘南山偏僻險阻,多為農林野人,少有外人經過,不知二位姑娘來此是為了何事呢?”
“說到此事,正有一事想請問先生。”
“請說。”
“這山中是否有一隱居女子?”
“鐘南山偏僻靜謐,倒是許多退隱人士喜愛之地,但大多為文人騷客與神仙眷侶,單獨一女子隱居,倒是稀少。”
“這子恰好是男相,常人將之認錯,應也是正常。”
“那可問先生,大多隱居者都居住在這鐘南山何處呢?”
“俺們村子里就有好多隱居的爺爺奶奶!”小孩拿著辰給予的雞腿,搶著回答問題。
“的確如此,大多隱居人士退市而不退世,即使居于荒嶺,也需有群居生活,俺們村里恰有不少這樣的人。”
“可問先生村寨為何村?又在何處呢?”
“名為‘桃源村’,立于山之東北角。不過,鐘南山地形復雜、山高險阻,對于不熟悉地貌的外來人士,恐怕難以尋見。”
“那這……”
“若是二位不嫌棄,明早俺下山采購,再帶二位姑娘一齊上去。”
“那真是太感謝了!”
“姑娘嚴重了,只是……”
“只是何事?”
“只是鐘南山多刺木荊棘,而早晨泛朝露,山路泥濘,二位的絲綢禮衣恐怕會不堪忍受,且到了小村,窮鄉僻壤都是粗布衣裳,二人的裝束恐會遭來異樣眼光甚至被隱居人士所不歡迎啊!”
“無事,明日我兩便換了它,換一身清透的衣裳。”
“如此便好了!”
“時間也不早了,二位姑娘早些休息,明日俺再下山接二位。”
“先生現在是還要上山嗎?天色昏暗,說不定有豺狼虎豹出沒,何不今夜就在此休息?”
“俺與犬子每周都會下山趕集,用山里的小菜換些碎銀子,因路途遙遠,常到‘醉仙屋’小憩一會兒,待日落前再上山,今日是貪言了幾句才挨到現在,不過這山路已經走了幾十年了,再身上有刺刀防身,是不怕有什么危險的。”
“主要是娘還在家里煮了粥等著爹爹,爹爹不敢不回去。”小孩插嘴添話。
男人臉漲的通紅,魁梧大漢臉上兩團紅暈,很是不搭調。
“哈哈哈,既然如此,我二位也就不過多挽留了,望先生與令郎一路順風。”
“明日見。”
拱手作揖,一手牽孩,一手掛一竹編菜籃子而走。
“只怕,這籃子也是先生夫人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