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卡德點點頭:“琳達說得沒錯,你如果想入主帕卡德汽車公司,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償還欠款的問題,這么多的錢你拿得出來嗎?”
牛小強心說:就算是砸鍋賣鐵,我也要把帕卡德汽車公司給拿下!這種機會一旦錯過,可就再也遇不到了啊!
很早很早以前,在美國成立汽車公司比較簡單,只要花點錢注冊一個商標就行了。但到了如今,想在美國申請成立一家汽車公司,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單是交給相關部門的保證金就需要兩億美元。如果再加上興建廠房和購買生產設備的花銷,沒有五億美元以上的資金想都別想。
如果能夠搞到帕卡德汽車公司的廠牌,就相當于擁有了在美國生產和銷售汽車的資格,毫不夸張地說,光是這張廠牌就價值數億美元。
既然這張廠牌如此值錢,為什么其他人沒有半點興趣呢?原因很簡單:因為美國的汽車產業已經形成了穩定的格局,其他人根本插不進去。
經過了激烈競爭后現存三大汽車集團,分別是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
這三大汽車集團的實力極其強大,其他人想在汽車行業跟他們競爭純粹是找死。因此從五十年代末期一直到現在,美國都沒有任何一家新的汽車公司誕生。
沒辦法,根本競爭不過人家,投資汽車行業相當于把錢往水里,這樣的蠢事誰會干?
牛小強敢干,原因在于他不需要在美國開設汽車制造工廠,最起碼暫時是不需要的。如此一來他可以節省大筆的投入資金,只要有了帕卡德汽車這張虎皮,牛小強就能授權國內的工廠進行生產,然后把生產出來的汽車返銷到美國。
帕卡德汽車再怎么落魄,人家還是有一定的技術積累的,并且在美國人的心目中也擁有很高的知名度,這省去了廣告推銷的大筆費用。
國內的人工成本那么低廉,即便刨去關稅,在價格上也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只要管控好質量,穩扎穩打的推進,牛小強堅信他可以把汽車產業一步一步的做大做強。
這種依托國內的低人工成本來增強產品競爭力的做法其他人是學不來的,因為除了牛小強之外,國內再也沒有任何私營企業擁有汽車行業的準入資格。
牛小強擁有亞洲機械廠的絕對話語權,這種先天優勢決定了他可以采取更加靈活的方式去規劃和布局汽車產業。
至于躍進和南風這兩大汽車集團,他們結構臃腫,雖然擁有令人羨慕的資源,但無法做到像牛小強這么靈活多變。
人家背靠著國家這棵大樹,等著外資企業上門跟他們合作就行了,缺乏必要的進取心和魄力。
話說回來,國外的汽車公司打死也不會授權他們生產自家的汽車,誰叫他們的質量那么差呢?跟亞洲機械廠對于質量管控的極度苛刻相比,這兩大汽車集團的質量管理簡直就是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