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無病與易幽云來到摩崖石觀看風景。
摩崖石乃封禪圓壇修建地點,只見圓壇位處山巔獨立天心,一覽眾山,萬峰臣服。此刻云開日朗,纖翳不生,二人朝山下看去,只見車家嶺、蝎子山、羅漢崖等一覽無余,遠遠的泰安鎮也變得十分渺小。
易幽云問:“這圓壇是何物?”
崔無病道:“這是皇帝封禪之處。”
易幽云道:“老皇帝好端端為何跑到泰山封禪?”
崔無病道:“封禪自上古以來就在泰山祭祀天神。封,即在泰山之顛聚土筑圓臺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歸于天;禪,即在泰山之腳積土筑方壇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報福廣恩厚,封禪既表征帝權受命于天。”
匜帝封禪臺分為兩處,山上‘摩崖石刻’下的廣闊平臺建筑圓壇以報天之功,在泰山腳下的泰安城北的梁父山之上用“黑黃紅青白”五色土筑方壇以報地之福。兩壇工程龐大,需要木料、石料數目驚人。齊王征發民夫壯丁日夜不停加以修建,用時半年兩壇初具規模,現在正在緊張得進行后期內部裝飾和外部余料清理。寬闊平臺之上石匠和木匠們忙個不停,苦役、雜役人數眾多。監工官吏手持皮鞭監督,那些苦力不敢稍有懈怠。
易幽云道:“這些勞役真苦,如此賣力還被不停被催逼。”
崔無病對監造司官員,道:“劉大人,苦役皆血肉之軀,如此催逼,恐是不妥。”
監造司官員神情憔悴,嘆息道:“本官讀圣賢書,習孔孟之道,豈不知此理。只是封禪之期將近,若是不能如期完工,不知幾人免官,幾人喪命。到時崔少俠可能承擔后果?”
崔無病道:“劉大人殫精竭慮,令人感佩不已。”
劉大人冷笑一聲道:“若是崔少俠能夠多遣門人相助,本官感激不盡。”
崔無病連忙道:“封禪之事,泰山派與有榮焉,責無旁貸。”
二人正在寒暄,五岳獨尊的石刻旁邊冒出來一撥人大約十幾個游人和值守道士吵鬧起來。
一名頭戴方巾儒士打扮的年輕人道:“朗朗乾坤,泰山何時成了爾等臭道士獨占之地?”
值守道士陪笑道:“泰山勝景,居士自然自由參觀。只是前邊就是皇帝封禪祭壇,尚未完工,十分危險。蝎子嶺那邊風景更好,居士何不前去觀瞧。”
年輕人斜昂著頭,一幅不屑神態道:“我不看風景,只是找人。有一名手持古劍的紅衣女子,只要你們交出來我等便走。否則有膽你就一劍刺死我。”
值守道士木訥道:“這位公子,我泰山派鋤強扶弱,又怎會刺你呢?”
“鋤強扶弱,你看我手無縛雞之力,正是弱者,你何不幫我,讓我去看看風景呢?”
“這個……這個……”值守道士憋得滿臉通紅不知道如何是好。
一名綠衣女子道:“臭道士,好生啰嗦,讓開。”說著,腳下一絆,右臂用力,值守道士撲通坐在地上。那女子后退一步,左肘導在另一名道士腹部。那道士痛的蹲在地上。
崔無病閃步上前,道:“什么人,竟敢上泰山胡亂動武?”
那女子道:“你又是何方人士”
“在下泰山派崔無病。”
女子笑道:“崔無病是誰?沒聽說過。叫崔文子出來,或者那個公梁赤、闞公佐出來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