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七淚流不止。
燕云天道:“諸如此類惡事很多,因此信都南宮、真定史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趙郡李氏聯手圍攻丐幫總舵大伾山。”
張郁青道:“這是好事啊,為何燕門主卻滿面愁容。”
燕云天道:“丐幫不乏俠肝義膽的好漢,幫主東閭八荒更是名震燕趙。東閭子,戰國時為齊國相國六年,嘗富有三千萬者,辭官歸鄉,散盡家資,乞討于國都東門,遂得‘東閭氏’。東閭子的后人東閭八荒,本河內游俠,后被征為求盜,升亭父,后至亭長,雖微末小吏,結交豪俠,收伏惡少,聚眾狩獵山林,分配麋鹿雉兔,公平無缺,升為縣中三老,又十年后擢拔共縣縣長。后天子巡游至共縣,東閭八荒以共縣貧窮,不忍苛責百姓,以致供奉帷帳不足,意欲自盡。時主吏掾汪士通力勸,乃掛印辭官而去,創立了大伾山丐幫基業。后東胡作亂,東閭八荒率丐幫在喜峰口抗擊東胡,在居庸關抵御匈奴入侵。東閭八荒為丐幫幫主,汪士通為鎮山長老,素來行俠仗義,憐貧惜弱。”
燕文龍道:“所謂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豪族之中也有為非作歹的紈绔子弟,也有居心叵測的偽君子。六大豪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信都南宮世家、趙郡李氏、平原郡東方世家。圍攻大伾山絕非燕國江湖之福啊。若能調停雙方,也是造福燕趙的一件福德之事。”
“丐幫人多勢眾,怎會聽從門主的調解?”
燕云天道:“丐幫曾受我燕門世家活命之恩。若丐幫能懲處惡丐,必有緩和余地。”
船行至東光縣,眾人與范陽盧氏匯合,雙船沿永濟渠并排前行。盧敖,號雍熙,瑯琊郡盧山方士,秦朝召為五經博士,遣居涿郡,曾游乎北海,經乎太陰,入乎玄闕,至于蒙谷山,而見仙人若士。盧氏家族有修道之俗,以盧思道、盧思秀為首,盧思秀正一受祿道士,法號玉衡真人,另外還有一名族內年輕弟子盧朝軒跟隨。(盧思道,盧敖實則太秦公的屬下,暗中挑起爭端)
聽聞張郁青是王毓的侍箭童子,盧思秀笑道:“王毓從來不帶什么仆從,你必是他的徒弟吧?”
張郁青道:“公子傳我箭術、兵法,但是不允我喊他師傅。”
盧朝軒笑道:“他河東長嘯門、龍門萬花谷都不愿加入,只嫌門規拘束,又豈會收什么累人的徒弟。他能教你箭法兵法,你福分甚高。”
張郁青憂慮道:“公子被黑衣教擄去,不知所蹤。”
盧朝軒道:“王毓聰慧機敏,劍法過人,必是另有機謀,你不必擔心。切隨我等蕩平大伾山再說。”
張郁青道:“盧公子又知丐幫哪些惡事。”
盧朝軒道:“盲妓。丐幫惡事豈止那些。地缺門的惡事更加聳人聽聞,其門下丐頭‘紅衣血指’于贊控制年輕盲女游蕩乞討。這些盲女都是被劫奪民間的少女,每劫一人則挖掉眼珠。少女無法辨路,難以逃跑。這些盲女乞討,憐憫者眾,討金更多。傳聞那于贊修煉一門指法,不用利刃,只用手指摳出少女眼珠,少女痛苦嚎叫,他不以為意撩襟擦血,衣襟血紅似胭脂,才有了這紅衣血指的諢號。”
張郁青聽得渾身發抖,顫聲道:“難道竟無人能將其鏟除?”
盧朝軒道:“這狗賊已經消失八年了,不知所蹤。抓到這廝必定以血還血,以眼還眼。”
燕云天道:“盧大公子號稱范水游俠,嫉惡如仇,從不濫殺無辜。名聲可是好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