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郁青與乾晴結伴,出居庸關,過漁陽塞,向北而行抵達伏凌山(霧靈山。)燕山八派中的萬馬堂所在地。(燕山八派:盧龍塞口神刀門、霧靈山萬馬堂、碣石宮、冷口飛刀門、古北口血河谷、祖山金玲谷、盤山飛花劍。)
伏凌山高峻陡峭,嚴障寒深,陰崖積雪,凝冰夏結,故世人因以名山也,峰巒拱列,常有云霧蒙其上,又謂之霧靈山。萬馬堂主人馬修遠開辟馬場,招募歸附的東胡人牧馬,遂稱萬馬堂。
乾晴對萬馬堂十分熟悉,自有弟子引領二人前往萬花臺拜見馬修遠。馬修遠這些年不大經營,深松茂柏,四時不絕,上多奇花,又名萬花臺。兩人在谷口邊見祁破衍正在遛馬。祁破衍大喜,帶張郁青、乾晴兩人入谷。
馬修遠正在與一名烏桓人談玄論道,正是烏延峭的次子烏難。王浚都護遼西開設學院,招募東胡諸部子弟前來學習中土文化,烏難便是其中佼佼者。萬馬堂的祖上曾在燕山北牧馬,與烏桓熟絡,如今又頻頻招募烏桓人為萬馬堂飼養戰馬。
馬修遠道:“拖亞盜火又是從何說起?”
“拖亞乃我東胡諸族的共同神話,洪荒遠古,天神阿布卡恩都里高臥九天懶睡,致使人間冰厚覆地,河水凍結,萬物不生。拖亞拉哈便私盜神火下凡。她腳踏火燒云,身披紅霞星光衫,將圣火播送大地。后遭天追逐,把神火吞進肚里,以手為足助馳,化為虎目、虎耳、豹頭、豹尾、豹須、獾身、鷹爪、猞貍尾的神獸。她踏火云,噴烈焰,驅冰雪,逐寒霜。東胡族人每年都要火祭,拖亞拉哈是主祀神祇,點燃九堆篝火拜祭。”
“所以,阿木桑的大光明教便廣得東胡部族信奉么?”
“以光明驅黑暗,以圣火驅寒冰,本就是一致嘛!”
“看來,王浚所立郡學,沒有白教你。”
烏難道:“正因如此,我方知我烏恒非夷狄,而是炎帝一脈。黃帝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與蚩尤至于涿鹿,其后裔便有北遷者,炎帝后裔以金烏為圖騰,崇拜圣火,喜歡紅色和金色,這便是我烏桓的特征。有祝融氏之后善牧犬者曰赤,青陽氏之后胥紕氏,便是烏恒、鮮卑之先!炎帝另一支便是息慎人,也就是如今的肅慎人,活躍于蘇子河畔。軒轅氏祭天于遼水之東的白山黑水之間,二子昌意便封在速末水之東北,為東胡之首。殷商之業,還曾協助孤竹國統御草原,武王伐紂,岐陽會盟,與楚國先君熊繹共為周王室守燎!故,烏恒非夷狄,實乃中國之先后裔,諸夏之兄弟手足。”
烏難一席話,張郁青聽得目瞪口呆,這烏桓人不簡單,連這樣的源流說的頭頭是道。
張郁青道:“烏難王子真是不簡單啊!”
祁破衍道:“烏難王子出生之時,赤光傍照、群獸四鳴、妖星芒熾,眾人奉之為酋長,已經是三部大人。赤王魂歸赤山之時,曾說烏難王子早晚一統烏桓五部。”
烏桓五部,大部上萬,小部數千,自赤王之后,種落離散,互相侵伐,由是邊陲差安,燕北多事。烏難都主動示好燕王和王浚,主動納貢,甚至騰出部分草原安置鮮卑人。他令烏黛組織商隊與燕國和遼西通商,暗中與燕山八派結盟,將烏桓馬種送入萬馬堂。馬修遠為烏難、烏黛部落,奔走于燕王府。
烏難聽聞張郁青二人要去遼西,便道:“鮮卑的慕容部、段部相爭,慕容部自身也矛盾重重,兩位可要小心了。”
張郁青二人來到了白狼山下白狼城。白狼城原是燕軍駐守的一個軍屯,后為流民所居,小城不過一百多戶人家,城墻乃是用白狼山白石所筑,年久失修破破爛爛。張郁青看小城內駐扎一隊兩千人的胡兵,氈房四布,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