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海王,越王勾踐之后,自無疆亡國,瑯琊越軍率艦隊退居海上,以東鳀二十國為根基,建立起來了一個龐大的海上帝國。三千多艘艦隊活躍于瀛洲、琉球、夷洲之間,在邪馬臺開礦。
翠翹道:“生生死死,無非一個情字,縱是雌雄大盜,又何妨?”
普凈道:“真乃我知心人也!”
忽然樓下一聲大喊:“僧兵來了。”
諸人向下看,只見二百僧兵在帝江樓巡邏,似乎得知情僧蹤跡。柳之詠道:“我與僧王有些交情,我去攔住他們,你趕快逃走吧!”
柳之詠下樓與僧兵之首敘舊,滔滔不絕,僧兵首領聽得頭暈目眩,卻也不得不給僧王的知交一個面子,耐心聽著。普凈攜翠翹翻身上了樓頂,施展輕功,悄悄逃走。
公孫盈道:“諸位不要吃之碗里,望之鑊里,走了一個翠翹,還有我眾姐妹。帝江不知是識得歌舞,化而為蛇王,所過處草木盡枯。這翠翹怕是要為禍海上了。”
三月,旋嵐痊愈,柳之詠則隨之前往太湖。秦淮河上游乃句容河、溧水河,句容河直通丹徒、曲阿等地,溧水則直通溧陽、常州,已是到達太湖邊上。旋嵐為柳之詠講述吳越之舊事。
吳人稱:周太王古公亶有三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兒子季歷。季歷的兒子姬昌聰明早慧,周太王想傳位于姬昌。泰伯、仲雍奔赴太湖,自創基業,建立了勾吳古國。武王伐紂,正式冊封周章為吳君。王壽夢二年,楚平王之大夫申公巫臣用計攜夏姬出奔,輔佐晉景公,獻‘聯吳疲楚’之計,教吳人駕駛戰車,自此吳國始興。
越人稱:越國為華夏諸侯國,國君姒姓。大禹治水,舜禪讓給大禹。大禹巡行天下至于越,卒后葬于會稽山,其墳冢為大禹陵。春秋建越國。啟建立夏朝,少康封其子無余于會稽,號曰“禹越”或“于越”。越人乃夏君少康庶子無余的后裔,曾北上為周成王賓客,常以象牙、玳瑁、翠毛、犀角、玉桂和香木等交換中原的絲帛和百工貨物。《周書》云:伊殷受命,于是為四方令曰:臣請正東,符婁、仇州、伊慮、漚深、十蠻、越甌,剪發紋身,請令以魚皮之鞞,烏鰂之醬,鮫鼥利劍為獻。于越為華夏正統后裔,無余傳十余代以后,不能自立,而為編戶之民,大禹陵祭祀斷絕,直到無壬重新為越王,恢復大禹祭祀。
吳國爭霸中原,空國而出,遂為越國偷襲而亡國。勾踐滅吳,北擴至膠州灣橫行江淮,號稱霸王,遷都瑯琊,并有徐、繒、滕、郯故地,一時為新興大國。墨子說:“今天下好戰之國,齊、晉、楚、越。……今以并國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江東以錢塘江為界,江北為吳中,江南為越地。
勾踐去世,據說他臨死之前曾告誡子孫們要吸取各國教訓,守住霸業。此后越王有鹿郢、不壽、朱句等人。越王翳遷都于吳,越王翳的三個兒子被他弟弟豫殺掉,太子諸咎為求自保,反戈一擊,不僅驅逐了豫,還殺死了越王翳。之后諸咎也被越國人殺死,他的兒子錯枝不愿當王……直至無疆時,魏國聯盟越國,請越北上攻齊,以解煮棗之圍。無疆背上卻中了齊國禍水東引之計,前去攻打楚國。
楚威王殺了越王無疆,滅越國,盡取故吳地至浙江。自此會稽、錢塘、太湖化為春申君的封地。句章涌君嬴投楚。歐氏被封歐陽亭,瑯琊王息則退到東鳀二十國,為“凈海王”,越君親則退至會稽山一帶。
無疆子蹄更封于烏程歐余山之陽,為歐陽亭侯,由此開啟歐陽世家的先祖。楚懷王殺無疆,滅越國,破其國都姑蘇城,兵峰指至錢塘江畔,為有效鎮撫越國諸多封君.
無疆長子姒玉,昭關戰敗后,率殘部約八萬馬步軍敗退舊都會稽,楚威王兵未至。姒玉害再次南逃入閩,征服了閩人,建立了閩越國,號稱閩越王,以越國正統自居,以姒姓傳國。
秦滅楚后,秦始皇巡游會稽山祭拜大禹,至越故都“大越城”,遷到了錢塘江以西烏程、余杭、黟、歙、蕪湖、石城以南。秦始皇改大越為山陰,遷犯罪者至山陰,以抵御外越海盜式襲擊,其中便有大名鼎鼎的霸刀羋布。羋布便是率領江東三千越人子弟開始了興楚反秦的道路,其中最有名的是瑯琊的英布、鄱陽君吳芮、贛君梅鋗、蠱逢、呂元、華無害等。
閩越王姒無諸、織起兵于東冶,搖起兵于句章共同反抗秦朝,曾隨霸刀羋布滅秦,羋布遍復六國貴族,卻獨不復越國王號。三越遂聯合牧野王反斝朝。匜朝立,三越復國。
閩越王無諸三年而薨,其子逸繼位,逸為弟甲所殺,甲為弟郢所殺。郢自視越人正統,大興刀兵。南海王逃遁余杭,隱居于歐陽世家。歐陽世家府邸號稱藏劍山莊,皆因干越與華夏鑄劍術相融合而大成。
東甌歐陽搖生三子,長子昭襄繼承王位,次子期視為顧余侯,三子無勵為騶。昭襄王暴卒,幼子歐陽建繼位,沉迷女色不理國政。
如今,歐陽世家已經是朝廷儀仗鎮守吳越舊地,南海國亡滅、東甌國茍延殘喘、閩越則野心膨脹、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