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后,柳之詠拜別離去,前往衢州。
錢塘江的上游是富春江,富春江的上游,北支清溪(徽港、歙港、新安江),南支是蘭江,通蘭溪,入衢州后稱為衢江。柳之詠自余杭沿錢塘江溯流而上向衢州城進發,到達富陽,柳之詠下船暫歇,到天鐘山游覽,暗訪潛行至此出家的狄青云。天鐘禪院乃鎮南王當年兵敗暫寄之地,狄青玉護送狄青云至此蟄伏。柳之詠遍尋禪院未見狄青云兄弟二人。
柳之詠閑來至江邊,江闊水緩,暮色將近,水霧彌漫,繞過一片江林,忽聞一女子幽幽嘆氣之聲。雪隱鷺鷥飛始見,柳藏鸚鵡語方聞。柳之詠游目環顧,只見柳樹下泊停一艘茭白船,雕梁畫鳳,飛檐斗角,帷幔飄揚,前艙、中艙、房艙和后艙無不造型精良,船頭掛著兩盞碧紗燈籠,一名青衣女子面朝江水而坐,背影甚美。
悄悄走近,只聽有一女子聲音念到:“抱膝觀江江不語,船頭念君君不知。”柳之詠應聲接到:“浮生踏月尋暗香,偏逢紅塵癡心人。”
一語過后,半響聽那女子幽幽說:“既然同時天涯知音人,又何必隱身不見呢?”
柳之詠走出遮身的江林,那青衣女子在碧綠燈籠下顯得皮膚慘淡幽冷。暮色朦朧,寒水孤舟,冰冰冥冥,幾乎不辨她是人是鬼。此刻,水面林間霧氣升騰,周遭盡是薄霧,也看不清她面目,似乎有些熟悉。
她依舊幽幽的聲音似乎從地獄里發出帶著一股清冽之氣:“綠瑩夜光冷畫屏,江上夜色涼如水。”
“姑娘詩句孤寒,小生有詞相對:寒塘漠漠渡鶴影,冷月凄凄葬花魂。”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如寒江千里,不可斷絕。”
“寒涼不徹骨,微涼而清醒,乃天命奧妙。孔子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正所謂:人世萬相,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于晨露。”
“妙哉!”
柳之詠道:“姑娘是紫陽書院黃羽衣姑娘。。”
“哼!天下難道只有那黃羽衣懂的詩詞么?”
她竟是驅舟而去。
次日,柳之詠始登舟進入富春江段,柳之詠心知衢州四仙六派船在前,八派為劍神螘碩所挫,為避免尷尬,便放慢行舟。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泱泱江水,清碧見底,宛若明鏡,兩岸青山點點,清翠秀麗。柳之詠一路觀景,心情大好。
到達清江口,忽見一女子隔著紗窗在對面茭白船窗口一閃而過,雖然看不真切,卻極似黃羽衣。再看那船上,旗幡書寫:思見嘉賓。
柳之詠大喜登船,楹聯云: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兩名俏麗十七八歲的丫頭迎接出來,俱是江南婉麗人物。
一名女子眼珠靈動道:“公子欲進儂家船,還須答對一題。”
此言正對柳之詠胃口,遂曰:“請出題。”
“距離門檻尚有七步,請公子七步成詩,還須包括江、船、雨、月。”
柳之詠略一思忖,邁步前行念到:“江霏山氣生白煙,忽如飛雨灑我船。倚蓬獨立久未眠,靜看水月搖清圓。”
兩名小丫頭以及絹紗屏風后觀瞧的眾女子紛紛拍手叫好。
出題女子笑道:“公子出了風頭,還不酬儂彩頭。”
柳之詠十分得意,隨手就是二兩銀子。出題女子道:“太少!太少!”柳之詠給了十兩,出題女子大喜拜謝。
柳之詠就要掀簾而進。另一名女子抱住柳之詠的腰說:“儂名字都沒問,你就要進船。”
柳之詠道:“妹妹,芳名?”
“我叫陳弱柳,她叫錢從蘭。你猜我們的名字出自何處?”
柳之詠道:“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
弱柳拍手雀躍道:“公子學富五車,奴家也要求賞。”
柳之詠只得也給了十兩銀子。
柳之詠入簾,只見帷幕重重,鳳屏鴛枕,香毯鋪地,鮮花滿瓶,珠簾后一美人安坐,珠簾外七八名女子吳綾束胸,香肩微露,紅袖飄飄圍著柳之詠起舞。一時之間,鶯聲燕語,滿屋生香,香艷異常。酒醪嚥燕,艷色在旁
只聽一人唱:“宿夕不梳頭,絲發披兩肩。婉轉郎膝上,何處不可憐?”
另一女子又唱:“開窗秋月光,滅燭解羅裙。含笑帷幌里,舉體蘭蕙香。”
一名杏眼女子奉茶道:“儂叫許容媚。公子,請用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