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淵鑄劍池在秦溪山邊,上古干越原居于彭蠡澤鄱水、余干水一帶,族人善鑄劍,干越人無不佩劍,吳王闔閭乃召其族人干將及其妻莫邪去姑蘇,后干越遷徙至武夷山和仙霞嶺山地,繼續為東越閩語鑄劍。鑄劍名匠干伯歷鑄劍處。
劍廬十間,面湖而建,深井7口,如北斗星形分布,井水甘冽,宜于淬劍。干伯歷見公子望與四個弟子,仲余、宰薪、夫岙、子蕤安然歸來,放下心來。聽聞仙霞派到來更是欣喜。
干伯歷發現柳之詠的星月雙劍,便問:“這位大俠雙劍堅韌鋒利、剛柔并寓、寒光逼人、紋飾巧致,不知何人所鑄?”
柳之詠道:“余杭歐陽世家歐陽旭和鑄劍師歐冶公,歐陽世家名劍大會,熱鬧得很,吳郡八家、衢州四仙六派,還有三越劍圣螘碩都去了。”
干伯歷道:“劍圣螘碩也曾來龍淵求見,無奈自從媯攰篡權,龍淵便清冷了,鑄劍不為國人重視,鐵英無處可得,更別提玄鐵、寒鐵等稀有材料,有心投奔余杭歐陽世家的師弟,卻老邁不能遠行。”
只見山民就在劍廬前練習各種百戲,預備進城為王者慶。兩個弟子以扁擔、板凳對打,板凳層層疊疊一丈高,竟是戲耍如常。
子蕤道:“四位姐姐,看我和夫岙耍‘開天門’。”
菇民們就在香菇寮前練習把式,兩個弟子豎起三丈高的四柱竹樓,四根連葉毛竹作為樓柱,中間疊放一張又張八仙桌,子蕤高臺上進行表演,夫岙則自高層徒手一層一層翻越上下,驚險異常。子蕤唱到:“翻了一層又一層,家家吉慶萬萬年;翻了一重又一重,家家戶戶保安康;兇星翻到西天去,吉星翻到地上來。”
楓飛霞問:“老人家四個徒弟皆武功底子不錯。”
“哈哈!姑娘謬贊,他們皆是附近菇民,三腳貓的功夫。”
楓飛霞問:“菇民?”
“龍淵森林茂密,氣候濕潤,盛產香菇。山民世代以香菇為業,冬去春回,遠行千里,為防盜賊與野獸的侵擾,在自衛中練就了一套套獨特的防身術,其傳承未見譜籍記載,且未入流派,歷代農閑傳教,能者為師,至今已歷數百余年。其武功有“扁擔功”、“板凳功”、“菇民拳”等。”
柳之詠對武學癡迷,遂道:“哪位展示一下扁擔功?”
仲余道:“我爹傳我的扁擔功有七招,進步擔挑,背擔出掌,退步左截,打下超擔,抽擔橫掃,擔行筐罩。”他一邊說,一邊演示,最后一罩,將柳之詠頭部罩住,扁擔鉤子勾住柳之詠腿部,武功粗樸卻包含天地混元之理。
柳之詠道:“物之終始,初無極已,混沌無極,天地之源,然陰陽生而太極現,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武功之源無非進退、左右、上下、快慢之別,但是欲達八荒窮極,還須萬物生衍……”
仲余道:“我似乎聽懂些,又似乎更糊涂了。”
柳之詠哈哈笑道:“我也有些糊涂。”
仙霞五奇中四人又各自傳授點播一些招數。此夜深山小鎮,囡囡與囝囝們玩耍奔跑,仙霞派與眾菇民相處和諧,共議東甌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