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越山水交錯,地深昧而多水險。東有武夷山為天然屏障,北有洞宮山、中有玳瑁山、戴云山,南有博平嶺。閩江、九龍江為首千萬溪流交織其中。閩越人水行山處,以舟為車,以楫為馬,往若飄風,去則難從。中國之人,不知其勢阻而入其地,雖百不當其一。即便是秦始皇只能令其降王為君,自治其地。
閩越東冶王城位于閩江入海口,乃是港口式的城邑,閩地盛產荃、葛、珠璣、犀甲、翠羽、蝯熊奇獸等,多從東冶浮海至諸地。其出水口出口的地形峭峻,水面狹窄,漂石破舟,不可大船出入,便于閩越小舟出入。鎮南王曾派水軍汛海而至,風波艱阻,沉溺相系。
東冶城王宮在屏山、泉山之間,石墻、夯土為墻,竹木為樓閣,以花紋空心磚和黃崗巖為基石,以陶水管道接引泉山溫泉入宮內,并修筑了宮中豪華湯浴池;
柳之詠與羽瑤來到東冶王城,羽瑤盡述昔日余杭舊事,還拿出了碎星劍道:“你的雙劍本是一對,這碎星劍是你送我的定情信物。當年靈隱寺三生石前,你可是信誓旦旦要娶我。”柳之詠不由信了五分。羽瑤有解開衣帶露出肩頭的傷口道:“這傷口就是你那日為我吸毒療傷而留下的傷疤!還有你的右手腕,還有我咬的定情傷痕呢!”柳之詠看看羽瑤的傷痕,又看看受傷一派牙齒留下的傷疤,那對小虎牙留下的傷疤尤其明顯,倒是與羽瑤那可愛的小虎牙十分對應,立刻全然相信了。
柳之詠隨羽瑤區間閩越王郢。閩王部下大將靈姑孚、石邁,侍衛統領為巖鷹、巖隼,太姥山鳶蘿。
郢大喜道:“舍妹在余杭崇文書院掩藏身份學習華夏文化,遭遇歹人偷襲,幸虧少俠相救。這樁婚事定當豪辦,但有所請,本王無不允從。”
柳之詠與羽瑤大婚,舉國歡慶。
羽瑤高歌云:“間關車之舝兮,思孌季女逝兮。匪饑匪渴,德音來括。雖無好友?式燕且喜。依彼平林,有集維鷮。辰彼碩女,令德來教。式燕且譽,好爾無射。雖無旨酒?式飲庶幾。雖無嘉肴?式食庶幾。雖無德與女?式歌且舞?陟彼高岡,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葉湑兮。鮮我覯爾,我心寫兮。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轡如琴。覯爾新婚,以慰我心。”
這是詩經中的《車舝》,新婚宴樂之詞,最是附合柳詠的心意。
大婚之日前夜,柳之詠在宮中接到金箭傳書,原來是赤練裳相約,書曰:越秀山之上,唯望獨語。風雨之夜,柳之詠赴約。
赤練裳道:“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你我相識于富春江上,恩愛于東甌王宮,誓言于澎湖島。如今你真心要棄我而去么?”
柳之詠道:“我非海盜,傷人劫財之事有違本心。”
赤練裳道:“即便不做海盜,我們隱居澎湖可好!”
柳之詠見她哀戚,不由心軟。忽而背后羽瑤道:“柳郎,天羅地網遍布,此女難逃!”赤練裳斷刃忽出,刺中羽瑤心口,跳入密林遠去。
羽瑤幾乎身死,幸得巫醫相救,方得保命。自此柳之詠定居東冶,傳武功與王宮守衛,威望漸增,又因時常參與閩越王治國朝會,屢獻良策,在賦稅、耕織、造田等方面多有建樹。半年來多來,已經是閩越國舉足輕重的人物,與軍中一號人物,王弟余善并稱閩越,民間謠曰:金郡馬,銀余善。
閩越王郢與弟余善在金鐃山筑城游獵會武,有并吞四方之志。余善與郢王論天下計。余善曰:“秦昭王用范雎之‘遠交近攻’計,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如今我閩越當遠交諸侯,牽制敵對,進攻南越以圖擴土強兵。”
“遠交何方諸侯?”
余善道:“夷洲大肚王國、東北遼王牧野咎、朝鮮、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