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大腳正在攪拌鳥食。
皇甫羽自外而回:“九公主和郡主呢?”
“教習帶女子們在后山行勸蠶之禮!九公主命我偷偷帶些鳥食,自從上次見了鳥王,金屏郡主總是拉著九公主去后山喂養。唉!每次都被公主使喚得累成狗!”
“保護公主安全要緊,快跟我到后山去。”皇甫羽急匆匆出門。魯大腳連忙跟出門。
嵩陽書院后山稱為野豬坡,書墨相符子保持墨家習慣,不輟蠶桑絲麻,在此種植了大片桑麻。織室機抒聲連綿不絕,安置在此的黃泛區流民老少女子勤奮紡織絲麻。墨家不禪修,不隱居,不造園,而重民生。
絲與麻,一貴一賤;絲華麗光滑,麻粗糙樸實。淮南貝錦、蜀錦、魯縞名傳天下,但是墨家卻只穿葛布麻衣。世傳黃帝之臣伯余作衣也,緂麻索縷,手經指掛,其成猶網羅,后世為之機杼勝復,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揜形御寒。因此后山遍中大麻,莖稈漚池,纖維軟化曬干細分,可用縫布。
牛衣對泣,貧賤夫妻。苘麻葉圓心形,邊緣具細圓鋸齒,兩面均密被星狀柔毛,一年生,花期七八個月,莖皮纖維色白,具光澤,可編織麻袋、搓繩索、編麻鞋等紡織材料,可做牛衣、蓑衣,或是搓成繩索,制成袋子。,
麻衣勝雪,采釆衣服。苧麻葉片為圓卵形,頂端驟尖,邊緣牙齒,上面粗糙伏毛,下面密被雪白色氈毛,二三月傍雨種之,仲夏五月收獲,可為,莖皮纖維粗長,強韌耐濕,可織成葛布,或稱夏布,葛之細者曰絺,粗者曰綌,有稀疏網格,清涼離汗,透氣耐曬,但是纖維端頭尖銳,接觸皮膚有刺癢感,不可做內襯。葛布加灰鍛濯漂白,制成白纻、白纻細布,質如輕云色如銀,謂之葛衣、葛衫、葛巾。
麻蕡有毒,多服發狂。火麻葉掌狀為裂片或線狀披針形,雄株為“枲”或“牡麻”,雌株為“怠”或“子麻”,布色澤微黃,可用以織麻布或紡線,制繩索,編織漁網和造紙,可于季夏、立秋和入冬收獲三次,畝產五十石及百石,薄田尚三十石,比起蠶絲,火麻更適宜民生。火麻果殼和苞片稱“麻蕡”,可治勞傷,破積、散膿,這就是睢陽書院污蔑山長的借口所在。
季春之月的第一天,按例,上至王后嬪妃,下到黎民妻女,皆往織室蠶室,親自采桑、養蠶、綴絲,謂之勸蠶之禮也。眾女子鶯鶯燕燕,手持竹匾,采摘桑葉或苧麻嫩葉,步入蠶室,蠶房的蠶箔上密密麻麻的蠶兒,緩緩蠕動,啃食嫩葉,沙沙作響。而后手搖著紡車,試織織機。九公主和錦屏郡主也除了錦帛之服,身穿麻衣,一臉好奇,顯然覺得十分有趣。
教習道:“乃帝業,勸蠶乃婦功。所謂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桑織依舊是民生之本。一匹布長四丈,闊二尺二寸,正好能成人一身衣料。蠶食而不飲,二十二日而化;蟬飲而不食,三十日而蛻;蜉蝣不食不飲,三日而死。鶴壽千歲,以極其游,卻不如蠶之民生。孰可唱《詩經·蜉蝣》”
錦屏公主和九公主二人頌唱曰:“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于我歸處。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于我歸息。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于我歸說。”
眾人歸,而九公主和錦屏郡主悄悄到麻田后樹林喂食鳥王,九公主道:“皇甫羽,你不許去,小心驚了我們的鳥王。”皇甫羽無奈只得在林外等待,魯大腳背著鳥食跟隨進入林中。
忽而林中出現幾名乞丐。
為首者道:“這就是丐幫保護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