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馬上師、拓跋烈、李壞三人,一路向北返回烏海。
李壞問:“上師武功高強,一定是苯教活佛吧!”
“不!不!不!我苯教祖師乃辛翁雪紋,為鬼神精靈牽引走遍雪域高原,了解鬼神福禍指導,掌握了三百六十種禳袯法、八萬四千種觀察法、八十一種鎮邪法、四十二中酬神法、八祈禱法、四贊歌法。祖師上奉神祗,中興民宅,下鎮鬼怪。如今象雄苯教祖師乃曼日上師,座下有左右護法、四大上師,來自天竺、勃律、波斯、克什米爾等地。貧僧乃是苯教法理領悟最為淺薄之人。”
李壞未料這苯教教徒竟是如此坦誠直率、粗獷淳樸,不由自失一笑,又問:“為何以飛馬、白象、孔雀、雄獅、天龍、金鵬作為上師名號。”
“象雄都城穹廬銀城,乃天降金鵬而成,象雄王室亭葛家族率領十八部鵬甬王,降服了天龍八部界靈魔。從此神山岡仁波齊之下,圣湖瑪旁雍錯之畔的沃摩隆仁便為苯教圣地,向東方是馬泉河,富藏綠寶石;向南方化為孔雀河,富藏銀沙;向西方是象泉河,隱藏金礦;向北方是獅泉河,富藏鉆石。因此我苯教以四條河流為傳教者法名。”
拓跋烈問:“耆那教苦行僧筏馱摩那曾講,岡仁波齊不僅是苯教神山,也是濕婆教、婆羅門、耆那教、佛教朝拜的神山。濕婆教稱之為圣山吉羅娑,耆那教稱祖師得道神山,佛教稱之須彌神山,密宗稱之為勝樂金剛的住所。”
飛馬上師道:“這更證明岡仁波齊之神圣,象雄網和苯教祖師寬大為懷,歡迎八荒朝圣者。”
李壞向來好學新知,遂問:“苯教如何觀世界?”
“上界、年界、魯界。上界又稱天界,有十三層神祗,年界就是人間,魯界大地之下水系生靈,神山貫通三界。苯教神祗有三界守護神,分別是山神、水神、天神、火神。土主神有家神、灶神、帳篷神。保護神有陽神、戰神、箭神。
“苯師主持儀軌獻祭、降鬼驅魔、消災祛病、祈福求安,乃是人神魔的靈媒。禳解法以煨桑開道迎接神靈,焚燒食物,神鬼嗅飽則不加害人。若有疑難,以五彩靴帶占卜,可知吉兇。苯教四乘法,一是恰辛乘,即卜卦、星算、禳解的儀式;二是囊辛乘,即敬神、驅魔、救贖的儀式,包括了惡魔、吸血鬼、地上神等。三是楚辛乘,摧滅邪魔的狂暴激烈法。四是斯辛乘,死亡和轉生之間救贖法;”
李壞道:“多謝上師教誨。”
“居士能耐心聽我弘法,也是貧僧之幸。這串九睛瑟珠乃上古金鵬鳥口中掉落圣物,贈予居士,可驅邪護身。”
李壞見瑟珠乃瑪瑙鑲蝕而成,圓桶狀棕色,光滑圓潤,亮澤若有靈神,虔誠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