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沐風把父母的遺體安葬在秦皇陵附近,也算是完成父母的一個心愿吧!
秦沐風很快進入狀態,他環視著四周的地形,秦皇陵南依驪山,驪山是秦嶺北麓的一個支脈,東西綿延約25千米,南北寬約7千米。傳說因此山山體像一匹驪色(黑色)的駿馬,因而得名。驪山是在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中隆起形成的地壘,海拔1000米左右,斷層錯落,山巒與溝壑相間,構成了一條條南北走向的山谷,并由此發育出了一道道河流。秦始皇帝陵就位于驪山北麓由河流形成的洪積扇上。
這一帶有著優美的自然環境,整個驪山唯有臨潼縣東至馬額這一段山脈海拔較高。這段山脈左右對稱,林木蔥郁,谷峰相間,山體在陵南略作弧形展布,狀似盛開的蓮花,帝陵位于驪山峰巒環抱之中,與整個驪山渾然一體,猶如蓮蕊居于正中。以當時的實用角度和后代的風水觀念來看,此處均為設置陵園的理想之地。
在秦始皇陵東側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魚池水。按《水經注》記載:“水出驪山東北,本導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過而曲行,東注北轉,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積成池,謂之魚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經始皇冢北。”可見魚池水原來是出自驪山東北,水由南向北流。后來修建秦始皇陵時,在陵園西南側修筑了一條東西向的大壩,壩長1000余米,一般寬40多米,最寬處達70余米,殘高2至8米,它就是通常所說的五嶺遺址。正是這條大壩將原來出自驪東北的魚池水改為西北流,繞秦始皇陵東北而過。
南面背山,東西兩側和北面形成三面環水之勢。“依山環水”正是秦始皇陵最主要的地理特征。
秦沐風看罷,感嘆秦始皇的雄才偉略非常人可比。
而在另一邊六七個警察圍成一圈,在討論什么。過了一會兒,只見一個像是隊長的警察,也就二十五六歲的樣子。朝秦沐風走去。
:“你好!秦先生,我是他們的隊長,經過我們商量,為了您的安全起見,我們決定跟著你。保護你們的安全。這也是上級的命令。”
秦沐風聽到是上級的命令,本也不好拒絕。只是沒等秦沐風開口說話,在一旁的芊芊卻說道:“就你們……呵呵……”
隊長:“俗話說人不可貌相嗎,別看我兄弟們相貌不好看,但都是有作戰經驗的。”
芊芊沒有回答,只是在一旁不住的嘲笑。
這時秦沐風說:“好了,既然是上頭的意思,那就先這樣吧。”
秦沐風:“對了,你叫什么名字?”
隊長撓撓腦袋,一臉憨笑的說:“我叫李飛武。”
芊芊聽到這個名字哈哈大笑起來。“李廢物。”
秦沐風強忍著不笑,
李飛武趕忙解釋道:“不是廢物。是飛機的飛,武術的武。”
芊芊一邊哈哈漂亮嗎老命笑著,一邊說著“嗯”。
秦沐風收拾好東西,準備出發了,此時他回頭發現芊芊也跟著他。
秦沐風:“他們是保護我,你跟著我干什么?”?
芊芊:“我一直很仰慕你,想留在你身邊學習。”
秦沐風:“不行,我這次去都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回來。我不想連累別人,包括你們。”
看著跟著他的警察們,如果可以,他只希望自己一個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