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源,自小被人稱作神童,所以他的童年是一個光彩奪目的世界,父母和街坊鄰居不僅對他很好,對他的期許也非常多。
景龍十二年,他剛剛十二歲,參加鄉試,就奪得了會員之名,被鄰家街坊所稱贊追捧,鄰近鄉紳也趕來祝賀。
次年初夏,他決心進京赴考,贏取功名,原因有兩個,其一是父母所盼,其二是叔父對他的影響。
他的叔父曾經是當地的縣令,為官清廉,力圖造福一方,很受百姓愛戴,可是那一日,不知是何原因,朝中來了使者,黃詔書剛一念完,便將叔父拷了手腳,關進囚車帶走了。后來才聽鄉紳說,是朝中的官員做了壞事被皇帝發現了,情急之下便找到了他叔父做替罪羊,說到底,都是因為官太小,所以就算你再清廉,治理得再好,也抗爭不過比你官職高的官員,他們一句話就能決定你的生與死。
李白源不想日后像叔父那樣面對誣陷壓迫有氣卻無力反抗,所以他決心一定要奪得榜首,然后做一個很大的官,把那些貪官污吏全都治了罪,為叔父洗冤!
進京趕考要帶的東西很多,因為他的家境還不錯,所以這次裝了很多書,趕著一輛牛車去京城參加考試。
車夫是他家的老仆人,被他喚作李叔。跟李白源一同坐在車上的則是他的小書童,從小和他一起長大,小童只比李白源小三歲,所以有時能幫他搬一些東西什么的,照顧他的一些生活,這讓李白源可以專心在車上讀書,不用去考慮太多事情。
初夏的天氣不是很熱,但是很干燥,家鄉距離京城有數千里,途中會帶上很多干糧做補充,但不會帶太多水,一個原因是水比較沉,還有一個原因是路途中可以在有河流或者有人家的地方討一杯水,一般不會渴著。
可沒想到他們這次居然走進了一片荒原中,沒有河流和人家,一行人口干舌燥,就連老牛都不愿意走了,若非李叔的鞭打,這牛幾乎都快趴到地上呼呼大睡了。
“童兒,壺中可還有水?”李白源也快不行了,缺水讓他的頭開始疼痛,有種昏昏欲睡的感覺,就連默讀都讀不進去了,他問童兒道。
童兒搖搖頭,答道:“公子,壺中的水昨天就喝空了。”
“不會要渴死在這里吧?不行,我得想個辦法。”對于小童的回答,李白源想了想,又看了一眼遠處,開口又對李叔說道:“李叔,我和童兒去前面找找有沒有河流或者人家,你先在樹下和老牛歇一歇吧。”
看著老牛身上的紅鞭印,他心里還是不忍心的,而且他覺得,李叔年歲也大了,同樣不宜多勞累,他想著帶童兒先去探探路,總不能一直這樣漫無目的的走著吧。
“好吧公子,你去的時候小心點就行,這世道強盜劫匪很猖狂,這么荒涼的地方很適合強盜們為了躲避官兵的追捕,建一些巢穴。”李叔語重心長的說道,答應了他的想法,不過心里還是很擔心的。
“放心吧,我們會小心的。”于是他順手從車上拿了一根木棍,對童兒說了一聲,就出發了。
李白源二人也不知道去哪,于是就只能朝著一個方向一直走試試。
不知走了多久,他和小童實在走不動了,就停了下來開始休息,向后一看,已經看不到那顆李叔休息的大樹了。
這時,小童忽然興奮的朝李白源喊道:“公子公子,你看前面好像有人家啊!”
他看向遠處,確實有一座樓閣,不過好像很舊,應該是已經沒有人住了,可總歸來說有生存的希望。
“走吧,我們過去看看,說不定會有水。”李白源對小童說道。
樓閣看似很遠,實則不過幾百米而已,走近了才發現,原來四周因為有霧氣籠罩,所以看著就遠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