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沙海,一望無垠,他們甚至連自己在哪都不清楚,更不必說去找一個虛無縹緲的存在。
沉默良久后,單與宋有道對視一眼,仿佛靈光乍現,異口同聲道:“元氣!”
宋有道此時也已經沒力氣再與單斗嘴,興奮道:“沒錯,在這樣的環境下,有生命的地方元氣必定更加濃郁,元氣一定會有不同程度波動,只要感知到這個波動,我們就能知道大致方向了。”
武道一途,境界越高深,所凝聚與運用的元氣就會越多,如果大漠中真有那等存在,那么在感知下無疑等于黑暗中的一盞明亮燈火。
“只是,如果這個生命體過于遙遠,這種波動將會很淡甚至消失,我們就看不到了。”江流兒提醒道。
宋有道揮揮手,“不管了,先試試。”
說完,他便閉上雙眼,集中精神感受周圍元氣的分布。
在他的意識中,周圍一片漆黑,只有點點白光散布在四周,這些白光就代表著天地元氣。他極力向遠處探索而去,希望將感知的范圍擴大,但即使到達最遠處,他也沒有“看見”哪怕稍大一些的白光。
幾息時間后,他睜開眼,嘆氣道:“不行,我已經將感知釋放到最遠,仍然沒有感受到其他元氣濃郁的地方存在。”
“不過…”他頓了頓后繼續說道:“我有種直覺,我們的猜測是對的。”
“我試試。”單不由分說同樣閉上雙眼開始感知。
三人中以她修為境界最高,只是煉體者對元氣的感知遠沒有煉氣者敏感,即使她的境界比宋有道高出一個小境,卻也無能為力。
單睜開眼,無奈搖頭,皺眉道:“我也感受不到有哪個地方元氣更加濃郁,或許是太過遙遠導致無法察覺。但我發現了一點,我們周邊的元氣太過稀薄,可以說是少得可憐,一開始我以為是這片空間的問題,但經過小光頭提醒我才明白,這很可能是某個存在吸納了這片空間的元氣導致的。如果是這樣,元氣必定會形成某種軌跡,只要我們能掌握這個流動軌跡,同樣能追尋到這個存在。”
宋有道眼神一亮,“有道理!”
兩人同時看向江流兒,目前唯一的希望只有他了。
在境界上江流兒與宋有道相當,但佛法本就有靜心功效,并且儒釋道三教中人歷來對元氣運用最為熟稔,很大原因就在于對元氣的高度敏感。
江流兒“嗯”了一聲,也不顧水分會加速流失,盤膝在地,以手結印,閉上雙目,待心神寧靜后便凝神感知天地之間存在的元氣。
此時在他識海中一片昏暗,只有寥寥光點散亂在不同地方,最大的兩個光點凝聚成團,離識海中心很近,那是宋有道與單。
哪怕是煉氣者,在修道過程中也不可
(本章未完,請翻頁)
避免地會吸納或多或少的元氣于體內,更不用說煉體者本身就以元氣錘煉身軀。因此,感知中才會有他們所代表的光點出現。
江流兒沒有如宋有道一般將意識向遠處擴散,反而反其道行之,將意識不斷縮小,將其凝聚于一小片空間中,極力想要“看”清那片空間中代表元氣的光點的流動軌跡。
他不斷將光點放大,卻仍然沒有任何發現。很快,他感到大腦傳來一陣眩暈,這代表他已經快要到達極限了。
在識海中感知元氣同樣需要消耗真元,如果真元消耗完畢,那么就會出現眩暈虛弱之感,如果此時仍然繼續感知,則會開始消耗修道者的精神力,一旦精神力消耗過多則很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這些江流兒都知道,但他同樣知道如果此時放棄,再次感知則需要經過幾個時辰的時間恢復,而他們沒有那么多時間了。
他輕咬舌尖,以疼痛減弱眩暈感,繼續感知元氣的波動。
他的識海已被原本微小的光點覆蓋,原本昏暗的識海已亮如白晝,光點已被放大十多倍,此時江流兒才發現這些光點是由如細沙般大小的顆粒組成,這些細小顆粒呈乳白色,靜靜地懸浮著,才使得元氣在識海中呈現出白色光點的樣子。
元氣被所有修道者公認為是世上最小的物質,所有的物體都由元氣組成,所以修道者才能通過控制元氣,進而控制世間萬物。
只是此時江流兒卻突然發現,元氣竟是由這些微小顆粒構成?
元氣不是世上最小的物質嗎?原來元氣是由更小的物質組成的?!這些物質又是什么?!
一時間,大量問題出現在江流兒腦海之中,他仿佛打開了一道隱藏著世間本源秘密的大門。
但此時不是思考這些的時候,巨大的眩暈感與虛弱感已經快要將他擊倒。他仍然沒有發現這些顆粒有任何移動的跡象,此時他已經將識海放大了十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