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寫明了履歷三代及姓名、籍貫、年齡等,衛安便開始作答......
題目也只是兩題,第一題是詩詞歌賦,第二題乃是策論。
第一題:以‘明月’為題寫一首詩詞。
寫明月的詩詞,當屬蘇軾的《水調歌頭》為最佳,衛安想了想便不再猶豫。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花語嫣對這首詞陶醉不已,連連稱好。
待上下闕都寫完,便開始下一題作答。
第二題:邊患之策。
衛安略微思索,就展開絹紙,洋洋灑灑,寫了五百余字。
在策文中,衛安提出了剿撫并用的策略,并引用了后世“能戰方能和”、“太平都是打出來的”觀點。
本想寫以剿為主的,但又想到其他考生恐怕也都想到了,而且以剿為主,鋒芒太露,皇帝肯定也是想剿的,但也要考慮到國庫虧空,所以就提出了“剿撫并用”的策略。
只是片刻,略帶顏體風格的字便出現在了衛安的案卷上,一個個頗為圓潤有力。
衛安又是第一個交了卷,蕭靈帝劉宏看了一眼衛安,頗為驚詫,別的學子還在冥思苦想,有的還尚未落筆,這衛安竟是已經答完了!
交了卷的衛安頓覺一身的輕松,向皇帝跪拜行禮后便先行離去。
殿試后三日,讀卷官依次至皇帝面前跪讀前十名試卷,由皇帝欽選前三名。
待讀到衛安的試卷時,皇帝劉宏疲倦的眼神隨之一振道:
“此卷當為頭名。”
跟在皇帝身邊的太監,無一不是人精,紛紛交口稱贊衛安的詩詞。
皇帝欽選了前三名后,其余交由王允等人排了次序。
殿試后第四日便是放榜的日子,正在睡懶覺的衛安,被蕭文姬匆匆拉了起來。
衛安隨著蕭文姬來到前院,見府中人等都在地上跪著,方知是圣旨到了。
只見小黃門左豐手捧黃卷,來到眾人面前,做威嚴狀掃視了大家一眼,方才打開手里的圣旨道:
“雜家只念一遍,諸位聽仔細了!第一甲第一名,河東郡安平城,衛安!”
我去!衛安簡直要懵了!自己竟然真能中狀元!我衛安還真tm沒給穿越者丟臉!
當衛安聽到河東郡安平城的時候,整顆心臟都開始劇烈跳動,等聽到自己名字的時候,那感覺,仿佛云里霧里,竟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當下便塞給了小黃門左豐一錠銀元寶,左豐用手掂了掂,足有二兩重,左豐喜道:
“雜家謝狀元公的賞。”
衛安親自送走了小黃門左豐,激動的心情尤未平息。
蕭文姬雖是大家閨秀,卻也按奈不住激動,上前來抱了衛安道:
“我家相公果然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衛安抱起蕭文姬,連轉了好幾個圈才放下。
府內一眾丫頭仆人都是喜氣洋洋。
待散了朝,岳父蕭邕也滿面春風的趕回府。
“賢婿果然是沒讓為父失望,竟是拔了頭籌,真可謂是麒麟兒啊。”
衛安拱手道:
“這都是岳父大人教導的好,仲道謝過岳父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