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你小子不樂意?”衛尚微微皺了下眉頭,“這可是大好事,本來大喬是嫁與你兄長的,可是你兄長過不了悍妻那一關,所以只能便宜你了。”
頓了頓衛尚又道:
“那喬家的女兒,相貌應該不會差,倒也不用擔心。”
(⊙⊙)!
聽完父親的話,衛安眼睛瞪得大大的,半晌說不出話來。
兄長衛凱若是知道這大小二喬天姿國色,還不得后悔死。
當下假意推托道:
“父親,此事萬萬不可,還請父親回了這門親事。”
父親衛尚把臉一板道:
“此事為父已經應了,反悔不得,雖說是兩女嫁與你一人,也總算沒有食言。”
衛安心中仍然疑惑,這喬家不是在江東嗎,又怎會出現在這安平城呢?
難道是因為黃巾之亂,喬家為了避禍,后來才逃往江東的?
不管了,既是近水樓臺,那便當仁不讓了。
黃巾之亂!黃巾之亂!
這才是當務之急!
“父親,兄長,最近可有關注太平道,據說已經發展了上百萬的教眾。”
“嗯,時下到處都在談論,我和你兄長也正為此事憂慮。”
“對于太平道,仲道可有什么看法?”
父親衛尚帶著考教的口吻問道。
“父親,仲道認識一個朋友,曾是太平教眾,由此得知太平道有句口號: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據此可見,太平道所圖不小。”
當這四句口號朗聲而出的時候,父親衛尚和兄長衛凱都是一驚。
“這太平道當真如此大膽?這是要造反啊。”
父親衛尚和兄長衛凱聞言都是頗為驚訝。
雖然早已知道太平道心存不軌,但沒想到竟是如此大逆不道。
當然這個時候的太平道還沒有喊出這四句口號,等于被衛安提前曝了出來。
太平道是張角所創立的教團,以黃天為至上神。
“師持九節杖為符祝,教病人叩頭思過,皆以符水飲之,得病而愈者,則云此人信道,不愈者,則為不信道。”
這不就是‘信則靈,不信則不靈’的佛系療法嗎,坑蒙拐騙而已。
人體本來就自帶免疫功能,有些病不治都能自愈。
“兒料定太平道不出兩月必反,冀州是太平道老巢,我們河東與冀州相連,大亂一起,河東首當其沖,無險可守。”
“兒擔心,衛家數代經營怕要毀于一旦!”
歷史上衛家先被黃巾劫掠,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亂,匈奴有趁機劫掠。
蕭文姬先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之久,并生下兩個孩子,后被曹操用金璧贖回。
一番話下來,父親衛尚和衛凱看向衛安的眼神都變了。
一年不見,衛安竟能有如此遠見。
“這太平道若是作亂,我衛家可如何是好,我兒可有什么對策么。”
“父親,如今仲道已是常沙郡守,而我們衛家主要經營在南方,在常沙也有生意,若是舉家遷往常沙,定可保全族無虞。”
見父親和兄長都沒有表態,衛安頓了頓接著道:
“常沙城易守難攻,民風質樸,若我們衛家遷往長沙,一則方便經營,二則可以避亂,如此一來,可保全家族于亂世。”
“仲道言之有理,只是遷族一事非同小可,雖然我是衛家家主,也需要跟族中各家商議決定。”
“另外。我們衛家或可涉足戰馬生意,上好的戰馬在東洲甚是稀缺,常沙對戰馬更是奇缺。”衛安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