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種植藥材,糧食保證一個基礎生活,就夠了,就算有多余的,也是控制在官方手里。
如今大武糧食主產區,主要還是江南,嶺南,南洋以及遼東半島,鴨綠江以南。
遼東半島北方如今以養殖業為主,不過主要是魚類和野生動物為主,幽州到并州,以及遼闊的草原地帶,以養殖家禽,牛羊為主。
隴右道是以種植棉花為主;青海和云中,建立了兩個大型的馬場。
至于高原,除了藥材,就是牦牛和綿羊養殖;當然!并不是說這些地方,就不種植糧食,只是經濟作物不再屬于糧食而已。
關中平原,如今種植的糧食就不多,甚至說每年都需要從外面運進來,這里絕大部分都是蔬菜水果,還有就是作坊。
百姓愿意作坊工作,比起種地,收入更高,當然愿意種地的人,也就少了。
不過這也是衛安愿意看到的一點。這些地區,經過了幾千年的開發,其實土地并不算肥沃,而且水土流失嚴重,退耕還林,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如今大武這么大的地盤,完全就是地廣人稀,沒有必要,死死守在這么一小塊地方不放。
朝廷下一步的方針,就是加大力度,開發江淮地區,這里有最豐富的淡水資源,氣候也非常適合種植兩季稻,正好作為京畿地區,糧食補充出產地區。
最關鍵還是移民,把少數民族搬遷過來,這樣能更快的融合。也能減少偏遠地區,少數民族的人口,更方便控制地方。
這些年嶺南主要發展,就是圍繞番禺和交州,這兩個地方,就有八十多萬人口,其余的城池,只有二萬到五萬不等。
整個嶺南的人口,目前擁有兩百萬出頭,不過有一部分,移民到了南洋,主要是領導土族種地,或者開發地方。
嶺南的開發,主要還是以兩季稻,水果為主,只不過因為朝廷的支持,養殖業也非常不錯;另外就是沿海的漁業和鹽業。
嶺南的開發,相當不錯,除了糧食豐收之外,蔗糖的銷售,為本地帶來巨大的收入,也是目前大武最大的蔗糖出產地。
用蔗糖制作的雪糖,也是大武對外貿易的一個亮點商品,比起絲綢,更受歡迎。畢竟絲綢價格太貴,數量也不多,不是所有貴族,都有購買能力的。
嶺南在去年一年,貢獻了一百二十萬貫稅收,還有百萬斤糧食,又怎么能不讓衛安滿意。
安頓好洛都的一應事務,衛安帶著蕭文姬和一眾妃嬪開啟了南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