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宣明了,壓低聲音問:“還去吉之島挖人?”
李梅看一眼門外邊,笑著點頭:“范芳麗極力推薦了兩個關系要好的人,我打算去試試。”
“什么類型的人才?”
“一個市場運營部的,還一個是后勤這塊的主管。”
對于底子一干二凈的張宣和李梅來說,后勤這塊尤其顯得重要。
想要把一個偌大的商城填滿有品質的各類產品,還真不是一件小事。
張宣幾乎沒有猶豫,鄭重囑咐:“不要怕多花錢,要是可以,就多挖點人過來。”
“我知道。”李梅干挖墻腳這事有著豐富的經驗,隨后還說:
“等從吉之島回來,我還打算去滬市、去香江看看,看能不能找幾個有分量的回來。
前期我們只能靠外面的人幫忙渡過,等過個一年半載,我們自己培養的人成長起來,到時候我們就會輕松很多。”
“成,我支持你。”
張宣也知道自己培養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得耐著性子慢慢來。
陽永健跟著李梅、范芳麗去了吉之島。
這邊有人幫著跑腿,張宣只要把握個大方向、簽簽字之類的,肩膀上的活計一下子又輕松了許多。
其實,西塔樓商城的工期沒必要這么趕,但張宣有自己的想法。
他的目的還是爭個噱頭。
記憶中,從1995年開始,國外的超市就會陸陸續續進入中國。張宣就是為了趕在這些超市進來之前制造一個噱頭,一個大型購物商場的噱頭。
雖然在本質上,外資超市和自己的商城不是一個東西。
但畢竟都涉及到零售業,涉及到錢袋子,張宣自然不會把這個第一拱手讓人。
至于國內的超市,說句實在話,他壓根就沒放在眼里。他很有信心自己這個商城一旦建起來,不論在哪個方面都可以把它們吊起來打。
當然了,外資超市也好,國內超市也罷,對他的商城沖擊力不大。
給他帶來最大壓力、最有緊迫感的還是隔壁的天河商城。
人家策劃案上明明白白寫著,預計96年開業。
現在都已經是94年十月份了,還有一年多的功夫,由不得他不急。
雖然說以羊城的人口和經濟體量,未來養活幾個、甚至十來個大型商城都不是問題。
但人嘛,沒有遠慮必有近憂。
必須學會居安思危。
......
“張宣,你的信。”
國慶收假回來,張宣剛到教室坐下,小十一把沈凡趕開,挨著坐下就拿出7封掛號信給他。
“這么多信?”
第一次收到這么信,張宣忍不住驚呼。
蘇謹妤對7封信的地址已經爛熟于心,慢慢聲聲說:“誰讓你管不住自己的褲襠。”
張宣無語:“要不你來管?”
蘇謹妤眼睛一閃:“好啊,我來管就我來管,你是喜歡低溫?還是喜歡恒溫?”
張宣順嘴問:“這兩者有區別?”
ps:求訂閱!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