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哦,哈”華倩捂著嘴笑到,“傳染了,被你傳染了。”
從大巴車下來,班主任讓班委組織好了隊伍,又清點齊人數,這才對著地接導游點了點頭,示意可以繼續下面的流程了。
“麻煩我們班主任老師和我們的班長了,那么接下來我們就往前走,來到我們的黃河邊,探訪哺育華夏兒女的黃河母親。”
“同學們學地理都知道”
“路上我和你們班主任老師聊了下天兒,咱們六班是純文班對吧。”
“那么地理上你們講過黃河的源頭是哪里”
盡管有些同學不情不愿,但最后還是全班異口同聲的答了一句,“巴顏喀拉山。”
然后就聽見瀝瀝拉拉兩三聲兒“北麓。”
“同學們不愧是學地理啊,都記得這么清楚。”可能是長期帶團隊游,里面的小孩兒一般才幾歲,地接導游和同學們的互動有些像哄小孩兒。
“那么我們這里也被稱作黃河的源頭,不過是黃河成河之地。而黃河有近六分之一都在我們甘肅。”
“黃河在甘肅兩進兩出,流經甘肅省轄區內的黃河有913公里長。”
“那么我們今天要看的這個雕塑就在黃河的旁邊,同學們跟著我一起走,到了那里我們再繼續講解。”
黃河母親的雕塑并不算大,至少一個班的學生站在那里,就顯不出有多么宏偉。
母親和嬰兒的形象也并算不上多么特別,母親就是那樣的慈祥和藹,看著身旁的孩子。
平淡、普通,沒有什么大不了。
真正吸引一群學生的,是雕塑最下面底座的彩陶魚紋,那種來自于一萬年前,見證著黃河中游哺育出一個文化的象征。
合了照,沒走兩步就是黃河。
黃河的水里泥沙很多,呈現一種泥水的黃綠。動用自己的知識儲備,盛安寧立刻鎖定了“水土流失”和“海晏河清”這兩個詞匯。
“海晏河清,古人好聰明啊,所以這個詞真的不是表面上的。”盛安寧和犯了神經病似的突然冒出的一句,把華倩再次嚇得一激靈。
“不是,是這么回事兒。華倩,你想想啊,古代人的河是什么黃河啊,海晏河清,時和歲豐是一句話。”
“所以這說明古代人就知道黃河是來自于水土流失,如果治理了水土流失,就能夠讓農作物更好的生長”
盛安寧思維過于活躍,以至于話說完了,華倩腦子一時間還沒轉過來。
“安寧,你慢慢說,什么意思”
“哦,我明白了”
“安寧,你說這個有道理,回頭我可以問問我媽這個問題,看看咱們歷史上有沒有一些治理或者發現水土流失的先例。”
“那必然有啊,你想想說大雨治水和他父親鯀有什么區別”
“嗯”
“一個堵,一個疏啊。所以會不會那個時候他們就發現水土流失淤積河道這個問題了”
“華倩,盛安寧,咱們該走了”遠處傳來同學的呼喚,盛安寧急忙拉著華倩跑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