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靈結束后,秦昭便徑直趕回太子府。
而其他幾個皇子,卻是不能馬上離開的。
他自己是因為接下來要繼位登基,國不可一日無君,不能在此耽擱太久,所以簡化流程縮短時間。
至于其他皇子,按大夏傳統禮法講需要守靈三年,或者等皇陵徹底修建完畢,先皇遺體移入其中后才能離去。
不過二十七天已過,他們也不用一直待在這里,偶爾離開還是可以的。
先皇廟號倒是早已定下,作為一統人族的大夏開國皇帝,稱為“太祖”名副其實。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的夏皇下令廢除了“謚號”一說,大大降低了宗室的工作量。原因很簡單,先皇認為此舉有“子議父,臣議君”之嫌,不想自己死后還被評價。
在回府后,秦昭得知了一個意外的消息。
“哦?余銳來了?”他聞言先是一愣,隨后又覺得理所當然,“還算聰明。”
雖然是徭役,但余銳既然修煉到了先天境界后,駐守的普通士卒自然管不住他。
說起來,這段時間余銳過得并不算好。
尤其是在“金鱗榜”公布之后,他簡直是提心吊膽。
本來在剛得到那塊異金碎片時,余銳確實曾經志得意滿了一段時間,覺得自己乃是天選之人,終于否極泰來。
他其實并不普通,人生卻如同一場悲劇。
余銳出生在五國時期的乾國,年幼時家境優渥,有數頃良田,也曾進入學堂讀書。
可惜好景不長,在十四歲那年,家里田地被侵占,父親被陷害死于非命,母親則因為不堪忍受凌辱而自盡。
而他,被連坐發配從軍,成為了乾國軍伍中的一員。
那會兒軍伍中和他一樣大的少年并不少見。
當時正值兵荒馬亂之際,夏國已經有了向各國出兵的征兆,其他國家當然不會引頸就戮,都是厲兵秣馬想盡辦法的征兵。
就這樣,區區十四歲的少年拿起武器被迫上了戰場。
好在軍隊里的底層士卒對余銳還算不錯,也是在那時候,他才真正交到了許多朋友。
也許是因為上過學的原因,在軍隊中余銳表現突出,逐漸被提拔為伯長,當上了小小的軍官。
可惜好景不長,五年后因為一次出錯的情報,他所帶領的軍伍被夏國軍隊包圍。
身后主力軍隊長官,見勢不妙直接放棄了他們這批殘兵帶著其他人迅速逃離戰場。
而他們這只軍伍,則被迅速剿滅殆盡。
他也早早的重傷倒地。
幸運的是,他活了下來。也許是為了追擊主力軍隊,那些大夏士兵并沒有詳細查看情況,也給了余銳逃離的機會。
他到現在都無法忘記當年的情景。
身邊悄無聲息的一具具尸體,那些曾經相互交托性命的生死戰友,升官發財、娶妻生子的豪言壯語,就這樣永遠留在了昨日……
余銳并不仇恨大夏。
兩軍交戰,本就兵兇戰危,你死我活,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他恨乾國!恨那些放棄他們的主力軍隊!
也許站在領導者的立場上,當時的決策并沒有問題。慈不掌兵,棄車保帥并不奇怪。
余銳卻不懂那些,他也不想懂。
所以,兩年之后,二十一歲的余銳找到了當時的軍官,又花了三年時間混成了那人的心腹,然后在一次外出的機會中,殺掉了他!
自此之后,天下再也沒有余銳的容身之地。
乾國回不去了,背叛將領,斬殺上級,回去必死無疑。
其他幾個國家,同樣不會接受這種人。他是乾國出身,又不是什么絕世奇才,沒有誰會收留。
所以就成了混跡在大夏的黑戶。
七年之后,大夏統一人族,余銳終于被揪了出來,先是面上被刺字,然后被發配到邊關成為徭役。
大夏的徭役是有少量補貼和假期的,這些年里,他曾去看過那些戰友的親屬。
說實話,人族歷經多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還能找到的已經不多了。
不過單看還在舊地的那些人,相比過去戰亂之時,生活得要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