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敗筆,過多使用法家一派入朝為官,尤其是東海郡法家的人,實在太多。我很感佩文圣公對人族的貢獻,但若因此便只認用他的學生,未免有些輕率。
“眾所周知,朝堂之中最怕結黨。如今很多官員都是同門師兄弟,關系親近,此舉相當不妥……”
“淺了。”正當那人繼續侃侃而談時,忽然聽到一道聲音從樓梯口傳來,“見識短淺了。”
其實原本妙音閣上的人,也并未都在聽他扯淡,很多地方都在談論著自己的話題。
畢竟如果說樓下還可能有少數人是家境一般,偶爾來奢侈一把的。
那么上樓的基本都是非富即貴。
感興趣的當個樂子聽聽,不感興趣的聽聽曲看看美女不是更舒服。
不過聽到貌似還有熱鬧可看,便轉頭看向樓梯口方向,看看又有誰來了。
結果一看不要緊,瞬間便嚇了一跳。
認識秦昭的人還真不多,畢竟即使是京官,能上朝的也只有一小撮人。
但不認識皇帝,在都城當官的還能不認識吏部尚書和當朝大都督?
而最前面那個貴氣十足,眉心還有一道紫紋的青年身影,能讓這兩位都跟在身后,身份還不是呼之欲出了?
有人反應過來后當場就要行禮高呼陛下。
晏青君見此輕挑眉梢,對那些有異動的人,針對性的釋放了一下氣息。隨后眼神示意,讓他們不要胡亂開口。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認出來秦昭,比如那個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書生,便明顯不知道。
“這位兄臺,你又有何高見?”雖然被秦昭反駁了,但他也不至于因此發怒,只是昂然反問道。
在這種地方,辯論是常有的事。況且秦昭等人一看就不同凡俗,京城本就魚龍混雜,他也不會傻乎乎地去出言不遜自找麻煩,只是想看看這人又有什么觀點。
秦昭一邊向里面走去,一邊笑道:
“首先,你的出發點就錯了,并非同一種出身就意味著會結成黨羽。立場與理念,才是根本因素。
“而這種理念,并不是簡簡單單因為師從何派就能決定的。如果這么簡單,如今的法家為何會有那么多分支出現?一個人的出身、經歷、學識、見識都會影響他的選擇。”
說話間,已經走到了樓層中間位置。
“其次,結論也不對。朝堂上不怕結黨,怕的是亂黨。若是每個人都各抒己見,沒有主流思想,那只會是一團亂麻。
“而任何一個官員,想實現政治理想,都需要在前進的過程中做出妥協,這是大多數人不得不選的路。
“當然,也可以選擇做一個孤臣,皇帝當然不排斥孤臣。但前提是要有足夠的能力,否則也不過是個笑話。”
說話之間,他停住腳步,掃視著妙音閣中的部分官員。
其實這話,主要目的還是說給這些人聽。
至于那個書生,他喜歡議論就議論去,秦昭才沒那么無聊專門針對一個普通文人。
只是想借這個私底下的機會,向外界傳遞一些自己的個人想法。
有些東西不能當面說,但是在這種環境下隨口講出來,卻是剛剛好。
那個方姓文人聽到這番話,張了張嘴想要繼續說些什么,卻發現什么也說不出,只得惺惺坐了回去。——這也再正常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