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眉心那道紫紋,忽然放出明亮的光芒。
與之前隱約的光暈流轉不同,如今遠遠看去,如同那道縱紋張開了一條縫隙一般!
當然,事實上并非如此。
如今的破妄神眸并非是皮肉張開,而是在向外寸余遠的距離上懸浮一只光眸,只不過依然無法徹底睜開。
不過他這會兒卻并未過多在意修為與神通的提升,而是看向了新開放的那幾個氣運典藏。
“總算來了!”他不禁輕輕握拳,心中暗自喜悅。
雖然并不著急兌換和推廣,但這幾樣東西的出現印證了他心中的某些猜測。
而且對未來人族的道路,也更加有底氣。
心情大好的秦昭,神念一掃,便察覺到了天下學宮中進行的爭論,搖頭輕笑。
隨后直接安排侍衛起駕出宮,前往西郊學宮,準備簡單提點幾句。
......
“‘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你們瞧瞧,這種言論怎么能寫到書里?如此一來,難免有損陛下威儀。”
天下學宮之中,一名老者搖頭輕嘆,顯然對這番言論很是不滿。
“不錯,我認同嚴先生的看法。尚書大人雖然對儒學研究的十分通透,但未免對普通黎民期望過高了。”
此人口中的“尚書大人”,自然就是子非了。雖然他立道根基并非儒家,但他對這個學派研究的卻十分深入。
這部發放給普通百姓的《儒學》,也大多出自他的手上。
發放之前,其中內容當然也已經得到了秦昭認可。
“話也不能這么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百姓知禮義,知國重,知圣意,知皇恩,自會對皇權敬畏有加。”另外有人出言反駁道。
“皇權至高無上,這番道理傳揚出去,如何還能凸顯陛下地位?”
“……”
正當幾人為此爭論之際,忽然有一道聲音從不遠處傳來:“地位,從來都不是靠嘴說出來的。”
這個聲音,學宮中無人不知。
一個個趕忙起身面向秦昭,齊聲躬身行禮道:“參見陛下。”
他揮揮手示意眾人平身,繼續說著。
“國以民為本,亦為民而立,此事無不可說之處。我人族百姓,又豈能自輕自賤?”
看著面前數百面孔,肅然道:“今日,若只因為朕是皇帝,手握大權,便拜我敬我畏懼我。那么將來,有異族進犯,實力強于人族,是否便要去拜他敬他了?”
聽到這話,所有人都沉默了。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秦昭語重心長地說道。
“評價一件事的對錯好惡,要客觀公正。如果只是自己覺得有利,就將其視為圭臬,并大力宣揚,這樣的評價過于主觀。想真正認知一件事,切忌帶入個人主觀色彩。”
“陛下圣明,是老臣想的片面了。”那位姓嚴的老者恍然大悟,慚愧道。
“嚴老先生倒也不必這樣說。”秦昭溫和地笑笑,“儒學的發展和傳播,還需要各位去研究。解釋其義,更應與時偕行,不要強作結論,為后世留有余地。”
“臣等遵旨……”
學宮中一眾學者盡皆心悅誠服。
很快,秦昭在學宮中所講的一番話,便通過“有心人”的宣揚,在天下間廣泛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