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著白鈴蘭的建議,孟東媛加入了排隊的行列。
前面排著的人不少,但是真的動起來,很快就輪到了孟東媛。
孟東媛有些吃驚,白鈴蘭解釋了起來“村里分糧食是按照工分分的,所以為了能夠多掙點,一般都不會分家,看起來剛剛那些人一大堆,其實也就是兩家人。”
孟東媛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但是還有些疑問“可是,工分也都是每個人掙得,然后積累起來的,分開不是也一樣嗎”
白鈴蘭搖了搖頭“不一樣的,比如說,村里收秋,下地的工分比伙房的工分高,伙房的工分比晾糧食的工分高,家里給村里喂著牲口的,又會有一份工分。我們這里和其他的地方不一樣,不是按照你工作的時間給工分的,是看你干的活給工分的,據說之前這個辦法還是穆研究員想的。”
這個孟東媛明白,以前按時間算工分,干多干少一個樣,很多人都是磨洋工,有了這么分級,自然積極性就高了。
“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雖然都是一個家的人,但是各方又是不一樣的”,白鈴蘭接著解釋了起來“就比如我們家,我們家有兩個女兒,沒有兒子,女人的體力本來就比不上男人,而且等女兒嫁人之后,就不算白家莊的人了,就算是嫁給了白家莊的后生,也不是我們家的人了,所以等我妹子家就少一個勞力,到時候分到的糧食就少一分。”
“但是我大伯家,有四個兒子,現在最小的都已經十五了,是個正經的勞力,再加上娶進門的媳婦,家里有七八個勞力,干活掙得工分也是我們的幾倍,年底的時候分的糧食也就多了。”
“今年收成好,每個人分到的糧食都夠自己吃,工分多的還能存點。但是收成不好的時候,像我大伯他們家,護住溫飽絕對沒問題,但是我們家就得餓肚子,就得想其他辦法。”
“所以不分家,有時候就是為了家庭資源得分配,保證家里每個人都能活下來”,白鈴蘭響起了前兩年鬧饑荒的事情,要不是自家爺爺在世,可能自己家就餓死了“雖然我們和家里的親戚矛盾不少,但是前幾年沒有他們幫助,我們人就沒了,所以現在鬧得再僵,需要幫忙的還是會搭把手的。”
孟東媛理解了,雖然新的工分分配制度,對于大家的干活積極性有刺激作用,但是對于那些家里勞動力本來就沒有幾個的,也是一種打擊。
“不過村里也有其他的辦法,會存點公糧,萬一哪家真的過不下去,就拿出來救濟。所以這兩年白家莊人的日子過得都不錯。就是現在,也還是有小村子過活不下來,來我們這里借糧的”,說著,白鈴蘭指了指站在人群外圍的幾個陌生男人。
那些男人看起來卻是比白家莊的人過得差一點,身上的衣服是補丁加補丁,都看不出原來的衣服樣式了。
“大隊長會借嗎”按理來說,有人上門了,是不能不借的,但是說起來,大家也算是一家人,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對方過不下去吧。
“會,那些事三里灣的人,他們村子小,地也不好,收成不夠,村里的情況還都特殊”,說著,白鈴蘭嘆了一口氣“不過每年忙完,不用牲口了,青壯年們都會拉著那頭老騾子來幫忙,那幾年誰日子都不好過得時候,他們也救濟過我們一些草根,這情分我們得認。”
戲臺院里白家莊的人,臉上滿是歡喜,戲臺外,等著的三里灣的幾人,臉上卻滿是擔憂,是不是的伸頭看糧食分的情況,對于今年能分到自己手里多少有些擔心。
孟東媛也沒干多久,掙到的工分不多,分到的糧食也不多,五十多斤,穆南星自己就能背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