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幾天里,孟東媛挨家挨戶的串門,想著把學校的事情推廣出去,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本來因為收秋和王二妮的一些事情,村里的女人們對于孟東媛的看法就是褒貶不一,見孟東媛上門,有些人連門都沒讓她進,還嘲諷了兩句,說到讀書的事情,更是嗤之以鼻。直言怕孟東媛把自家的孩子教壞了。里里外外孟東媛沒討一點好。
有些人對孟東媛倒是沒什么成見,客客氣氣的將人迎進了門,開頭也聊得好好的,但是說到讀書,態度就變了,大部分人都是和林彩云一樣的觀點,覺得女孩子不需要讀書,男孩子讀書還不如在家當個勞力。
花了十天的時間,在整個村子轉了一圈,愣是沒說服幾家人,這讓孟東媛很挫敗。回到知青點,知青們正忙的熱火朝天,備課備的很是起勁。
孟東媛不能打擊大家的熱情,只能轉頭去找白國兵給自己想辦法了。
一到了冬天,村里就沒事干了,白國兵也在家里貓冬,抽著大煙袋子,和李素芬拌著嘴,被孟東媛撞見了,還有些不好意思。
“大隊長,我需要你的幫助”,一進門,孟東媛就說清楚了自己的來意“咱村子的人對于讀書的事情不熱衷啊,我這都跑斷了腿,可愣是說不動啊,這要是學生都沒有,我還教什么書。”
白國兵小的時候,家里人是送他上過私塾的,而他爹當時候是整個村里唯一識字的人,戰亂年代沒少幫村里人處理事情。
也正是因為讀過書,白國兵才能當選大隊長。作為讀書的受益人,白國兵也想不明白,有機會多讀點書,怎么還有人不愿意,畢竟以前上私塾是要交錢的,現在都是免費學,這可是占便宜的事情。
李素芬是個女人,打小家里人就叫她學習家務做事,沒讀過書,也是和白國兵結婚之后,才學著認了點字,對于村民的想法也比較了解。
“不讀書這么多年也活下來的,人在世不就是為了活著嗎讀不讀書不重要”,李素芬一句話敲醒了孟東媛。
是啊,人活好很難,但是活著很容易。讀書說白了就是為了生活的更好。在這個連溫飽都保不了的年代,大家就是圖個活著,日子過得安穩,自然不追求其他了。
果然還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孟東媛想通了,如果靠村民們自愿學習,那估計是不可能的啦,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白國兵,強制村里人學習。
孟東媛把自己的想法說了,白國兵就應承了下來,當即就打開村里的大喇叭,宣布所有人今天下午戲場集合。
孟東媛的心愿滿足,離開白國兵家的時候臉上都有了笑容。
下午戲場里,孟東媛見到了村里人,對于大冬天的喊大家集合這件事,大部分人表示不滿,猜測著白國兵的想法。
“今天喊大家來是一件事”,見人到的差不多了,白國兵開始說了起來“天冷,咱也不廢話,早點說完早點散。村里定了開個學校,家里有孩子的,孩子年紀在五歲以上的,來我這里登個記,等年后正月十五就去讀書。”
白國兵話音剛落,人群就沸騰了起來,直說白國兵出餿主意,還有幾個人直接結伴離場了。
“不參加的扣工分”,白國兵隨后的一句話讓大家安靜了下來“你們一個個的都是大文盲,大字不識幾個,除了村子,東南西北都摸不著。難道你們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也都留在這山溝溝里嗎現在有這條件就抓住。”
“知青們書讀的也不少,不也在村里。”
“村里有什么不好的,家里有糧,啥時候都踏實,我聽說鬧饑荒的時候,城里人只能喝水,我們還能啃啃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