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姓的一支居于若水而名若。《山海經》云:“南海之內,黑水之間,有木名若木,若水出焉。”《史記·五帝本紀》里有記載:黃帝第二個兒子“昌意,降居若水。”
《索隱》中又說:“江水、若水皆在蜀,即所封國也。”若水又稱黑水,也即是今天的四川岷江。另一說在今山東。
允姓在文獻中被分別記載為炎帝、黃帝、少昊之后三說,是西、東方部族融合為華夏族的反映。
若字左邊加女為“婼”,應該與當時母系氏族尊重婦女的習俗有關。何光岳的《炎黃源流史》一書里說得比較詳細:“可見婼部族是由華夏與羌族混合而來的。
這個婼部族于東周初年大概也受到秦國的壓迫,其中有一支便沿著河西走廊向西北遷移”并將他們歸入氐羌,約于戰國時代徙入陽關以西及南部山區。
婼人在遷徙過程中與羌人的一部分相結合,稱婼羌。《漢書·趙充國傳》則省略為“婼”。
其部落后融合了許多羌氏族,習俗也羌化了,所以《說文解字》里有解釋:“羌,西婼羌,西戎牧羊人也。”
實際上至戰國末形成的婼羌國是華夏與羌融合后的民族。婼羌部族在未立國以前的遷經、留居地或立國后其族民與它國交錯的分布區域。
婼羌國據《漢書·西域傳》的記載,只有50戶(1750人),軍隊500人,不種田,隨畜逐水草,依賴鄯善、且末兩國的谷物生活。出產鐵,會鑄造刀、劍、甲、矛、弓等兵器。
顯然是人口不多的小國。
再者,依據該傳的記載,姑羌行國的地域已不在昆侖山區,而是移到了今新疆東南的阿爾金山以南。按其“西接且末”、“西北至鄯善”的地域,婼羌行國的中心地應在今若羌縣南山區一帶。
此區域以外的婼羌族人有的成為他國之民,偏遠山區還處在部落階段。
樓蘭國強盛后,在漢昭帝時期被改名鄯善,并在南邊設立了伊循城(今若羌縣米蘭),吞并了婼羌。
當然,這些東西都是另外一個時空的記錄。
但是現在蕭讓所處的這個時空里面,羌國是比鄰于涇國的一個國家,而且其實力很強。
其國君也是個野心家,而且是個戰爭狂人,雖然為人沒有那么多的心眼,但是只要提到打仗,那必須是要激動起來的。
而這次事情的背后,其實是有著另外一番故事。
但是,想要挑起兩國的戰事,就會有著別有用心人的暗中挑動。
而這人,正是符去兒。
早年間符去兒和這里的國君可是有著一段奇妙的經歷的,那就是,符去兒的妻子,也就是星兒的母親,乃是當今羌國國君的妹妹。
這層關系,也是促成這次事情成敗的關鍵。
而符去兒也向他保證,屆時會聯合另外一個方向的幾個小國,一同給涇國造成首尾受制的情況。
當然,這里面無非就是鮮卑,青丘等等的小國。
符去兒這招借刀殺人,可謂用到了極致,不管最后成功與否,都會對涇國造成很大的消耗。
而關于那天老者讓自己交出權利,哼,無稽之談,自己又不是傻子。
當然,并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想,有人就想做一個這樣的傻子。
而這個人,就是司徒靜水。
此時,他決定要找蕭讓攤牌了,他要告訴蕭讓大業國內的一切情況,告訴他,喬亦翎的真實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