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大廈,瀝青鐵路,這些逐漸鋪撒在我們面前的,是越來越陌生了;小時候的故鄉已逐漸變成我們所不認識的模樣,固定化的回憶再也無法得到重溫。
或許下一代的故鄉便是如此,下下一代的又會變一個模樣。
時光在不斷的流逝,我們無法去阻止,只能不斷修改自身的不足,去適應那些未知的事物,以增添生存的幾率。
吃飯,喝水,運動,睡眠,意識、甚至剛剛說到的回憶,似乎都是為了生存而演化得來的;生物本身似乎就是為了生存,只是我們自己賦予了太多行動的理由。
這些理由使得我們開始以內在的因素,開始優勝劣汰,構建了演化的歷程。
現在的我們遠還沒達到頂點,或者說頂點是沒有盡頭的。
一切都像看上去的那樣,如此自然的發生著,看似毫無關聯,實則擁有著千絲萬樓的關聯,
只要在時間的觀念下,就一定會死亡,而這也是我們所共知的,也是我們所無能為力的,勞其一生,
這時候,我們可以想象的更加宏觀一些,這一切發生的源頭到底是什么?
那么,在茫茫寰宇之中,發生改變的是什么,所作的這一切又都是為了什么?
(本章未完,請翻頁)
答案顯然一見,是能量。
釋放需要能量,吸收需要能量,加速需要能量,一切的根源就是能量。
時間不可逆,但是不是能量呢?
甚至于宇宙,在我們眼里也逐漸能改接受,以至于去了解,那么,當我們的思想宏觀到一定程度后,意識會與它們所達到一種共體的形式,畢竟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已能量為基礎進行的,若你為我,我為天,地,球,宇宙,寰宇,則有所不同。
死后就消失了么?
自宇宙迸裂以來,浩瀚星空中,便布滿了由迸裂擴散所產生的能量,這些能量由始至終的向外蔓延著,且在經歷過長期的演化后,開始轉變自身存在的方式,生成了多姿多彩的生命體。
演化的結果改變了原本乏味枯燥的固定式量化。并在沉寂無邊的黑暗中點綴出一絲炙熱的溫情。
由此繁衍出的多類物種,散布在宇宙擴散的范圍之中,每日吸取并轉化、釋放著自身的能量,從而達到部分能量上的守恒。
眾所周知,宇宙的擴散始終演示著釋放、往
(本章未完,請翻頁)
外推進的過程。
而釋放的途中所包裹的面積會吸收掉大部分能量,只剩下小部分能量將已未知或已知的方式進行釋放、吸收、亦或者靜止。
整個過程如同爆炸一般,侵蝕完足夠面積后,就會停止,但殘余的能量會改變周圍的物質。
那么,宇宙的殘余能量到哪里去了?難道是在迸發的過程中緩緩消失了?還是說是全部都演化成生命體了?顯然,答案不會是這么草率、簡單的。
能量是不可磨滅的,它只能不斷的吸收或者釋放來改變自己的形態、質量。
但無數的事實證明著,這其中一定有著外界物質的參與,它們不能改變結果,但能改變其過程的復雜程度,起到各種的催化作用。
我們假設外圍容納宇宙的空間吸取了這次絕大多數的能量,部分殘余的能量轉化為生命體,做著無規律的能量守恒運動,那么起到催化作用的那股能量會以何種形式出現,從而又會引起怎么的故事呢?
關注寰宇眾生,帶你走進此次的故事.......
注:本文慢熱,且框架巨大,足以支撐千萬字符。(關于能量等細節描寫,作者只是由心而寫,并無實際根據;切勿刨根問底,以免影響自己的閱讀體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