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好奇的看著自己新解鎖的儲物空間。
整個空間內部空無一物,面積大概有一個足球場大小,高度將近50米。
他心念一動,用手觸摸到的那塊厚重石板便瞬間原地消失,靜靜地躺在儲物空間內。
“這倒是個拆遷的好辦法。”王樂樂得合不攏嘴。
借助這個妙用,他很快便將石室頂部的石板全部去除,露出了下面的祭品。
站在邊緣往下看去,石室的面積不算大,估計也就不到20平米,高度兩米多。
但是內部卻塞滿了各式各樣的黃金祭品。
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幾座半米高的人身像,通體由黃金打造,面部細節栩栩如生,頭上皆帶有皇冠,面容莊重。
“這幾個人像很可能是古印加的皇帝。”
王樂上手摸了摸它們的表面,提起來感受著重量,應該是純金的,就是不知道純度高不高。
除了這幾座,其余的人像就沒有那么高大,基本都在20~30厘米高,一些帶著黃金面具和祭祀服裝,還有一些則是貴族的打扮。
小雕像的數量就多了,粗略掃一眼,王樂估計有將近50具。
另外還有一件非常眼熟的物品,但是王樂還是第一次看到完整版的樣子。
那是一具黃金竹筏,比之前的任何一具都要大,長度接近60厘米,上面不在是光禿禿的,而是立著5個人像。
船首站著一名戴著皇冠的新王,后面還有4個服飾各異的人物,應該分別代表祭祀、貴族、侍者、平民。
“這件竹筏基本完全呈現了新王登基的祭祀場面,比起那些虛無縹緲的傳說,更具沖擊力。”王樂雙目流露出欣賞的神色。
隨即拿出單反對著拍了好幾張照片才作罷。
角落的位置還擺放著四十幾塊黃金制成的板子,大約一根手指厚,上面刻畫著一些圖案。
王樂將它們一一擺在地上,用相機全部記錄下來。
黃金版的圖案一部分是祭祀相關,但也有幾份記錄著其他的內容。
比如新王登基加冕的畫面,
將軍帶領士兵進攻敵人的畫面,
貴族們奢靡生活的畫面,
平民收割農作物的畫面,
……
將這些收進空間內,王樂的目光落在了其他的位置。
占據著主要空間的還是各類型的手工制品。
它們大多是黃金制成的,當然也有部分只是鍍金而已。
上面基本都帶有太陽的元素,由此可見古印加人是有多么崇拜太陽。
事實上即便是今天,秘魯也依然保留著一個叫“太陽節”的傳統節日,每到6月24日,在庫斯科市近郊的印加遺址——薩克薩瓦曼城堡舉行慶典,以祭祀太陽神,故也被稱為太陽祭。
“印加”的意思就是太陽的子孫,他們的國王也叫“印加”。
而庫斯科市以前印加帝國的首都。
這些手工藝品多為生活用具,只不過材質是黃金構成,制作上更是極具精美,稱之為藝術品一點也不為過。
大約兩千件工藝品,王樂沒有過多的細看,直接收進空間以后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