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國大了,難管啊!”
朱棣深深嘆了口氣。
“你們都說說看,此事如何處理?”
“爹,這有何難,撥款賑災,朝廷自有章程,按照既定章程辦,再派個能干的欽差,不就行了么。”
朱高煦率先發言。
“老二,你有所不知,安置數十萬災民,是一項十分繁瑣的工程,別的不說,單單銀子這塊,就需要幾百萬兩。
如今國庫空虛,連十萬兩銀子都拿不出來,如何按照朝廷既定章程辦理?”
朱高熾趕緊制止朱高煦的話,并陳述目前朝廷的困難。
他生怕老爹也像老二一樣,輕飄飄一句‘按照朝廷既定章程辦
’,然后一撂挑子,把所有的活都交給自己這個太子辦。
“太子爺,你是監國,這事兒歸你管,爹知道你點子多,爹相信你能辦好,你說是吧?”
朱棣走到朱高熾身邊,輕輕拍了拍朱高熾的肩膀,和顏悅色的說。
哎,爹啊,您果然又撂挑子了,再這樣下去,兒子我非累死不可。
朱高熾心里苦,卻不敢皺一下眉頭,畢竟事關數十萬災民的生計,他不能推脫,也不敢推脫。
“你們難得來雞鳴寺,大熱的天別干站著,都進來吧,喝點雞鳴寺的粥,一起商議商議賑災事宜。”
朱棣說完,轉身走進了雞鳴寺,眾人緊跟其后。
“老和尚,你素有觀相識人之能,幫朕觀察一下這個于謙,有何奇異之處,太孫對他推崇備至。”
朱棣小聲的對坐在身邊的姚廣孝說道。
“俊偉之器,治國安邦之大才!
皇上得此子,勝得百萬雄兵!
請皇上善待之!”
姚廣孝雙手合十,口宣佛號。
“哈哈,好,好,老和尚的話,朕謹記于心。”
朱棣覺得今天是自己最開心的一天。
“于謙,朕問你,可有抗旱除蝗的法子,以及如何安置數十萬災民?”
朱棣心說,既然老和尚說你有大才,那咱就現場檢驗成色。
“回皇上,草民草擬了一個方案,請皇上過目。”
于謙說完,從懷里掏出一疊鄒巴巴的紙,雙手奉上。
朱瞻基趕緊接過,恭敬的遞給朱棣。
朱棣打開紙張,認真觀看,越看越心驚,心里忍不住拍案叫絕,于謙的方案太好了,簡直無懈可擊,而且很務實。
“太子爺,你們都傳閱一下,看看于謙的法子,可行否?”
朱棣說完,把紙張遞給朱高熾,深深的看了于謙一眼,心說老天爺對咱老朱家不薄啊,如此大才,必能保我大明江山萬時永固。
“爹,法子可行,可是太耗費銀子了,足足要花五百萬兩,這叫我上哪找這么多銀子啊!”
朱高熾哭喪著臉說道。
“國庫真的沒有銀子了?”
朱棣疑惑的問道。
“爹,真的沒有了,連十萬兩都湊不齊。”
“什么,連十萬兩都湊不齊,這國你是怎么監的。
你個敗家仔,怎么不省著點用,我不管,必須在三天之內,先湊夠一百萬兩銀子,以解燃眉之急!”
朱棣的火爆脾氣上來了,異常霸道的說。
“爹,您還是把兒子殺了吧,兒子實在無法在短短三天之內,湊夠一百萬兩銀子!”
朱高熾的倔脾氣也上來了,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你……”
朱棣被指著朱高熾,又想進行新一輪訓斥。
朱瞻基見狀,趕緊走上前,說道:
“爺爺,只要您能答應孫兒幾個條件,別說三天內湊一百萬兩銀子,就是五百萬兩銀子,也是小意思啦。”
“臭小子,你可不能胡言亂語,君前奏對,沒有戲言。”
朱高熾趕忙拉著兒子低聲訓斥。
“爹,我沒有胡言亂語,只要爺爺答應我的條件,五百萬兩銀子,最多七天就能湊齊,孩兒愿意立下軍令狀!”
朱瞻基信心滿滿。
“好,還要你能湊夠銀子,不論什么條件,爺爺都答應你,說吧。”
朱棣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很期待孫子會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