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老二是該就藩了,總在京都不是個事兒啊……
再等幾日,我會再次下旨,讓老二老三去屬地就藩。
“爺爺,既然于謙有這么好的賑災法子,孫兒提議這賑災的差事,就讓于謙負責吧。”
朱瞻基對于謙的認知和了解,絕對超過所有人,畢竟史書上的記載一清二楚,分分鐘就能知曉。
“嗯,就按你說的辦。
于謙接旨,朕任命你為此次賑災欽差,凡涉及賑災事宜,你全權負責,再賜你臨機專斷權,遇到阻力,可隨時給朕上密折。
至于賑災銀兩,找太孫要。”
朱棣說完,一甩手走了,大孫子的《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還要好好抄寫啊,寫一遍不行么,非要讓寫三遍,哎,都是錢鬧的啊……
眾人都陸續離開了雞鳴寺。
唯獨于謙緊緊跟著朱瞻基,不停的詢問朱瞻基如何籌錢。
其實朱瞻基現在最不缺的就是錢。
從漢王府偷走了黃金十萬兩,白銀五十萬兩,玉石翡翠若干,古玩字畫若干。
按照大明朝黃金和白銀的兌換比例,一兩黃金,可兌換八兩銀子。
十萬兩黃金,就是八十萬兩銀子,加上現有的五十萬兩銀子,就有一百三十萬兩銀子了,基本夠賑災一期開銷了。
玉石翡翠,古玩字畫,潤大發超市早已經估算出價格,可售賣二百萬兩金子,折合成白銀就是一千六百萬兩。
所以朱瞻基現在不缺錢。
但朱瞻基無法把這些錢直接拿出來使用。
那些個言官御使要是知道自己一下子憑空拿出這么多錢,還不跳起腳上折子彈劾自己,甚至連帶著太子爺也一起彈劾。
二叔和三叔,絕對會落井下石,跟著煽風點火。
想想那場面,就讓人后怕。
所以,朱瞻基要想辦法把潤大發超市的錢,光明正大的洗出來,讓天下所有人,都知道這些錢,是太孫明明白白的賺取的。
至于太孫為何能在短短幾天賺取那么多錢,那是因為人家有個當皇帝的爺爺,有個當太子的爹。
這就是朱瞻基為何要煞費苦心的向朱棣索要一系列東西的原因。
朱棣皇帝,絕對是他的金字擋箭牌,不管他賺再多錢,誰都不敢再質疑。
質疑他,就等于質疑朱棣皇上。
“于謙,此次賑災,你千萬別省錢,可勁的花,一定要把災民安頓好,這是重中之重。
百姓是國之根本,千萬不可怠慢!”
朱瞻基邊走,邊叮囑于謙。
“但如若你辦差不利,我會第一個殺你!”
最后一句話,朱瞻基釋放出了帝王威壓,這是他第一次釋放帝王威壓,主要是想看看這個技能的威力。
帝王威壓,朱瞻基現階段不敢輕易釋放,畢竟現在朱棣是皇帝。
如果讓他老人家知道自己能釋放帝王威壓,可直接征服人心,會作何感想?
就算是親爺爺,在皇權至上的封建王朝,估計也容不下自己。
沒想到于謙聽了此話,竟然撲通一聲跪下,大聲喊道:
“太孫有如此認識,大明幸甚,百姓幸甚,于謙代數十萬災民,給太孫磕頭了!
于謙在此立誓,謙之一生,絕不辜負太孫,為太孫馬首是瞻!”
“于謙,不必如此,你只要把差事辦好,就是對我,對朝廷最好的回報。”
朱瞻基把于謙扶起來,心說沃日,這帝王威壓竟然如此牛叉,稍微釋放一下,就能讓一代名臣于謙直接臣服,看來以后要多多釋放幾次。
其實朱瞻基就算不釋放帝王威壓,單憑一句‘百姓是國之根本,千萬不可怠慢’,就能讓于謙產生極大好感。
“于謙,你先去太子府找我爹,他還有些事叮囑你,晚上我們詳聊抗旱賑災事宜,我還有事,先走了。”
朱瞻基說完,急匆匆跑開了。
因為他忽然想起和孫若薇的約定,今天日落之前,把聶興救出來,然后接孫若薇回太子府。
眼看時間快到了,聶興還沒來得及救,叫他如何不著急。
哎,建文皇帝這檔子是結束后,我要著手培養一批心腹,手底下沒有可靠的人,單憑我一個人單打獨斗,成不了大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