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
楊士奇、楊榮、楊溥,還有太子爺朱高熾,正在認真觀摩京杭運河圖。
“幾位,這圖,咋樣?”
朱棣走到眾人身邊,微笑著問道。
“好,比朝廷整理的更加詳細,精準;”
“妙,圖例標注清晰精準,沿途風物物產標注詳盡,很有參考價值;;”
“高,哪些是經濟繁榮區,哪些是容易淤堵區,哪些是容易決堤區,一目了然,顯然是下了大功夫。”
三楊贊不絕口,嘆為觀止。
太子朱高熾也由衷贊嘆。
“敢問皇上,此圖是誰所作,人在何處,臣等很想見見這位匠人,以表達仰慕之情。”
楊士奇躬身問道。
“哈哈,哈哈哈哈……”
聽到心愛重臣的稱贊,朱棣開心極了。
夸我孫子,就等于夸我,所以我開心,哈哈哈……
這是朱棣內心的獨白。
“作此畫的功臣之一,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諾,就是他。”
朱棣指了指旁邊的朱瞻基,一臉欣慰的說。
“太孫?”
“太孫?”
“太孫?”
……
眾人再次震驚。
楊榮震驚之余,捋斷了幾根胡須;
楊溥震驚之余,一屁股跌坐在地上;
楊士奇震驚之余,張大了嘴巴,咔嚓一聲,下巴脫臼了;
只有太子朱高熾保持一貫的沉穩,其實這個胖貨也很震驚,但一看是兒子所謂,開心之情大于震驚之意,所以沒出丑。
朱棣見狀,再次大笑不止,覺得自己的臣子今天實在太可愛了,哪里還有往日呆頭鵝的樣子。
心說咱們手里還有重磅炸彈呢,你說你們看了,會不會直接被震暈過去呢?
朱棣拿出朱瞻基的奏折,讓他們輪流觀看,自己在旁邊暗自觀察眾人的臉色。
“都看完了吧,這份折子,也是這小子寫的,你們覺得咋樣?”
楊士奇好不容易裝好的下巴,再次咔嚓一聲脫臼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三楊齊齊跪下,異口同聲的說道。
什么都不用說,就這兩句話,足矣。
“哈哈,哈哈哈哈,楊老頭,我大孫子,還行吧?”
此時的朱棣,宛如一個鄉野農夫,一味炫耀自家孩子。
“太孫,確是好圣孫!”
楊士奇再次把下巴裝好,趕緊回話。
“折子上的想法,是好的,但不夠詳細啊,今天大家伙正好都在,就讓這小子給大家具體說說吧。”
朱棣一屁股坐在龍椅上,示意朱瞻基發言。
“皇上,諸位大人,小子是這么想的。”
朱瞻基開始發表他的演說了。
“南方雨水多,容易出現水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