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孫紈绔,太孫花天酒地,聲色犬馬,整日與妓女為伍,太孫誤國!”
“我們要嚴懲太孫,取消花魁評選會,給天下一個交代!”
“太孫紈绔不堪,一定是太子爺沒能管教好,正所謂子不教父之過,也要懲罰太子爺,連自己的兒子都管理不好,將來如何管理好大明萬千黎民百姓!”
“是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是呀,太子德不配位,只會誤國誤民!”
“還有那個解縉,身為堂堂大學士,居然不以和妓女為伍為恥,反以為榮,有辱圣賢教誨,更加玷污了孔孟之道,也當嚴懲!”
“是的,解縉玷污了我們讀書人的尊嚴,一定要嚴懲不貸!”
這批御史言官屬于漢王一系,嚴格遵照漢王指示,圍繞著太子太孫和解縉,肆無忌憚的批判;
……
還有一波人,他們肆無忌憚的沖入了會場,見著紛紛退避,無人敢阻攔。
就算擔任安保頭頭的王海,也不敢上前阻擋。
這是一群老弱病殘,他們曾經是大明的軍人,還有幾位身纏綁帶的重傷士兵,或許是剛才前線退下來的,因為重傷,此生注定無法再上戰場。
他們來了!
見者無不動容,無不肅然起敬!
我大明今日的安穩,是他們用熱血和生命,換來的;
他們值得尊敬!
無人敢阻攔!
朱瞻基也不敢阻攔!
因為阻攔他們,就等于和整個大明百姓,整個大明軍方作對!
更因為為首的人,名叫淇國公丘福。
丘福行伍出身,原為燕山中護衛千戶,靖難之役時屢立戰功,累升至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國公,位居功臣之首,后又加封太子太師。
淇國公丘福在軍中聲望很高,就算現在老了些,深入簡出,不過再問軍事了;
但軍中依然有他的傳說,對他依然敬重有加。
既然淇國公丘福出面了,朱瞻基自然要出面迎接的。
“太孫,我們這幫老弱病殘今日前來,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要一個說法;”
“今日花魁會,于國,于家,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淇國公丘福目光灼灼的問道。
……
三股勢力。
國子學,聲討太孫;
言官御使,義憤填膺,聲討太子太孫和解縉;
淇國公丘福在天下人面前,質問太孫’花魁會,于國,于家,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三股勢力,猶如三把利刃,懸掛在太孫朱瞻基頭上。
而這三股勢力,都極為巧妙的裹挾著民意。
民,百姓也。
百姓如水,君王如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百姓幫誰,誰才能贏得天下,才能真正統治天下。
煽動民憤,裹挾民意,借以向朱瞻基施壓。
乃至于,最終向朱棣施壓。
讓他不得不處理朱瞻基,以平民憤。
不得不說,漢王、趙王等人,好算計,時機抓得很準。
你舉辦花魁評選,我不聞不問;
當你轟轟烈烈的舉辦到一半,進入到高潮時,我突然發難,而且是當著天下萬民的面,突然發難。
拿國家大義、民族大義、將士熱血,百姓疾苦發難;
太孫,就看你如何接招了!
這壓根就是個必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