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們,終究還是小瞧了朱瞻基的魄力和勇氣。
朱瞻基一聲令下,再次查封了十家惡意囤積糧食,卻不開門營業的商人。
依舊是查他們近十年的賬目。
毫無疑問,他們再次被砍頭,家財全部充公!
還順帶著,懲罰了一批和他們勾結在一起的地方官員!
這兩招,簡直要了整個河南商戶和官員的命!
尤其是那些有污點的商戶和官員,整日惶恐不安!
朱瞻基見火候已到,放出話來:
凡主動認錯,認捐者,可既往不咎;
至于捐多少,你們自己看著辦!
捐多了,我一高興,說不定會給你發一枚善人勛章!
捐少了,我一生氣,會派人去查一下你家的賬!
如此手段,讓河南所有心懷投機的商人們,后怕不已,生怕哪天,就查到自己頭上。
既然朝廷給了一條生路,那么就積極主動配合。
認錯吧,捐銀子吧,就等拿錢買命了;
認錯好認,可是捐多少銀子,太孫千歲才能滿意呢?
這是一個難題!
這個難題,朱瞻基通過各級官員,傳話:
“把你們三年內,偷稅漏稅的銀子,補齊,可既往不咎!”
“否則,我不介意派錦衣衛幫你們查賬!”
“你們也不要心存僥幸,因為我會派錦衣衛隨意抽查你們近三年的賬目!”
“如有弄虛作假,殺無赦!”
于是乎,一場轟轟烈烈的認捐活動,在整個河南商圈熱熱鬧鬧的上演。
河南各地的衙門,瞬間門庭若市!
河南的商戶,見面后,打招呼道:
“恁捐了么?”
“捐了!恁理?”
“俺也捐了。”
“日他娘,日后干生意,可不能想著偷稅漏稅了!”
“是呀,弄不好,就是掉腦袋的事情。那些個被查的大商戶,那個慘啊,恁是沒看見,真他娘的慘不忍睹!”
“白可憐人家,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太孫爺的手段,厲害著哩,咱們可要擔心著點。”
……
其實這招叫抓大放小!
但,這一招,讓河南官府的財政,賺的盆滿缽滿。
不僅災后重建的銀子夠了,還很有富余。
剛正不阿的河南布政使直接上書朱棣,說銀子太多,可以上交國庫一些。
朱棣立馬對這個糟老頭高看一眼,心說,別的地方遇到天災人禍,都是張著小嘴,問朝廷要銀子。
你倒好,大半個河南遭遇洪災,咱太孫幫你想辦法籌集到了銀子。
你卻嫌銀子多,還要上繳國庫,是個心懷天下的好官,朕喜歡。
心情大好的朱棣,大筆一揮,直接回絕,說:
河南的銀子,全部都用在河南的建設上吧;務必要協助好太孫,做好攤丁入畝事宜。
是的,現在朱瞻基正在思考,如何開展攤丁入畝的工作。
其實,整個河南,最大的地主,就周王朱橚一家子。
周王朱橚,一正妃,三側妃;
育有15個兒子,12個女兒;
周王朱橚是朱棣的胞弟,朱棣稱帝后,自然不會虧待自己的胞弟。
他的兒子們全被封為郡王,封地都在河南境內;
女兒們全被封為郡主,下嫁給河南各處的官宦人家;
這么一大家子,在整個河南,幾乎享有最尊貴的待遇。
他們家的佃農,自然不計其數,擁有的田地,也格外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