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嚏!
遠在河南的朱瞻基,忽然打了個噴嚏。
“太孫,你怎么了,感冒了么?”
馮茗湘關心的問道。
“沒有,估計有些個貪官污吏在背后罵我。”
朱瞻基毫不在意的說道。
“太孫,我到家了。”
馮茗湘看著遠處燈火通明的宅院,輕聲說道。
原來在不知覺中,夜色已經降臨。
“哦,這么快,就走到你家啦;”
“那你快點回去吧,記得洗個熱水澡,喝點熱姜茶,能預防感冒。”
朱瞻基輕聲叮囑道,滿眼盡帶溫柔。
“嗯,太孫,我想……抱抱你。”
馮茗湘聲若細蚊。
“啥,抱抱……”
朱瞻基的大腦瞬間短路。
但下一秒,自己的腰,被緊緊的抱住了。
還沒反應過來的朱瞻基,忽然感覺自己的唇,被輕輕親吻了一下。
“嘻嘻,太孫,我回家啦。”
馮茗湘邊說,邊朝自家宅院跑去……
只留下一臉懵逼的朱瞻基,心中涌現一陣感慨:
女人啊,一旦認定了一個男人,也是很大膽滴哦
……
朱瞻基要離開河南,返回金陵了。
來時,風雨如晦,舉步維艱;
走時,艷陽高照,一馬平川;
朱瞻基沒有讓任何官員送行,包括自己未來的岳父河南布政使馮翔。
揮一揮衣袖,輕輕地走,不帶走一片云彩。
不擾民,是朱瞻基的宗旨。
雨化田率先回金陵了,他要給東廠黃儼復命。
楊鴻率領五百步兵精銳,一路陪護朱瞻基。
跟隨朱瞻基一起回金陵的,還有金彪一家;
金彪的水泥生產技術,和紅磚燒制技術,爐火純青;
并且毫不藏私,把這兩種技術,毫無保留的教授給了同村的大好匠人們;
并叮囑他們,善用這兩項技術;
遇到外地的,只要心善淳樸的,也可以教授給他們;
帶金彪一家去金陵,就是要讓金彪在金陵,乃至河北甚至應天,把水泥生產技術和紅磚燒制技術,進一步發揚光大。
朱瞻基知道,永樂帝會遷都,新都城,在順天府,也就是現在的北京。
現在正在對整個順天府,進行建筑規劃。
日后用到水泥和紅磚的地方,數不勝數。
明憨憨此次河南行,最大的貢獻,
就是把朱瞻基教授他的河南燴面的制作流程,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了河南幾個賣面條的店家;
沒想到幾年后,整個河南,燴面館開始多起來
……
御書房。
趙王朱高燧正在躬身,給朱棣匯報工作。
“老三,趙輝的身世,可查清楚了?”
朱棣認真的問道。
“查清楚了,趙輝是功臣的后代;”
“趙輝的爹叫趙和,行伍出身,早年以千戶長之職跟隨大明軍遠征安南,不幸戰亡。”
“按照大明規制,父親為國捐軀,子孫可以襲封,按理說趙輝應該繼承其父的職位千戶長。”
“但,當時趙和參軍時,其妻和子一起在河北娘家過生活,當趙和戰亡,朝廷一時間沒能找到趙輝母子;”
“就這樣,一耽擱,耽擱了這么多年。”
趙王朱高燧認真的回答,隨后拿出關于趙輝的各種文書證據。
錦衣衛辦事的效率,還是很高的。
朱棣沒有看那些文書證據,而是慢悠悠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