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于泰山封禪,正式接任人族共主之位,以安邑為都城,立號為夏,因此大禹也稱夏禹。
大禹繼位后,還是如之前一般,對人族之事極為上心,每日兢兢業業,絲毫不敢怠慢!
為了鞏固政權,大禹又派兵討伐不尊稱號令者的部落,并將挑事部落的首領處以嚴厲的刑罰,以儆效尤。
各地諸侯見此,也是不敢再冒犯大禹的威嚴,紛紛的俯首稱臣,自覺納貢。
大禹治水的時候,翻山越嶺,走遍人族各部,對各地地形、文化、風俗都十分了解。
為了人族天下計,大禹重新劃分九州,將天下分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進行管理,并分派九州州牧進行治理。
禹在位其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洪水過罷,留下肥沃的淤泥土地,他便指導人們在土地上展開種植,人族農業迎來了無與倫比的輝煌時期。
十多年的時間,大禹從未懈怠過一天,但始終感覺自己沒有功德圓滿,遲遲不能證道!
既然自己想不明白,干脆去問老師吧!
白月聽聞禹所問,緩緩開口道:“人族要想大興,必須經過三皇五帝治世,而你是三皇五帝最后一帝,需繼往開來,承上啟下,定鼎人族氣運!使人族氣運不再流逝,如此才算功德圓滿!”
“多謝老師!弟子明白了!”禹點頭說道,隨后告辭離去了。
禹回去之后,收集天下之銅,鑄成九鼎,用于鎮壓人族氣運!
而在九鼎鑄成的那一刻,大禹也成功功德圓滿,只待大禹找到一個合適的繼承者,便可證道離去!
用了三年時間,大禹都沒有找到太適合接替自己位置的大才,到最后,無奈之下只能將位置傳給還算有些才華的伯益!
禹傳位后,天道同樣降下功德。
最后一帝雖不如三皇,但功德也不少,上承三皇四帝,下繼往開來,對人族而言乃是定鼎之功!
禹得了七成功德后,修為直接提升到準圣中期!
要知道前面四帝證道,除了顓頊情況特殊,不然都只會是大羅金仙,而禹卻直接成為準圣,足見禹的功勞之大,這次功德之多!
因為白月是從禹出生,便撫養禹長大,養育之恩再加上師恩,這次足足有一成半的功德!
有了這一成半的功德,白月回去后斬卻第二尸不成問題!
大典結束后,禹同樣向人族祖地飛去!
自此,人族三皇五帝時代結束!
而崆峒印也完成了自身的使命,遁入虛空,就連圣人也無法推算崆峒印的蹤跡!
對于崆峒印的離去,陸壓一點也不奇怪,崆峒印只是開啟人族三皇五帝時代的鑰匙,沒有什么防御和攻擊的功效。人族三皇五帝時代已經結束了,崆峒印作為人族至寶,自然沒有繼續留在陸壓手上的道理!
到后面,崆峒印還有一個廢立人皇的功能!而人族大興后,人皇之位等同天帝!
人族三皇都有準圣巔峰的修為,兩帝準圣修為,三帝大羅金仙巔峰!
人族有如此實力,現在誰還敢小覷人族?誰還敢說人族孱弱?
不過人族三皇五帝除非面臨關乎人族生死存亡的大事或天地大劫,不然都得呆在人族祖地不得外出!
伯益上位,大禹的兒子啟對此充滿了怨恨!
他不明白自己哪里比伯益差了,就因為自己的父親想要避嫌,原本該屬于自己的位置卻被伯益竊據了!
啟更不理解,帝嚳那么賢明,都把自己的位置傳給了自己的兒子,自己的父親為什么就不行呢?
啟可不是摯那個廢材,他有信心也有能力帶領人族走向輝煌,伯益有什么資格坐那人皇之位?
不過好在,禹為了安撫啟,將任命低級的基層官員的權力給了他,這對啟來說倒是個好機會!
在怨恨的驅使下,啟不斷架空伯益的地位,到最后,竟直接發動了叛變!
而結果,也是以啟叛變成功,伯益被啟當場捕獲!
成功叛變之后,啟為了避免夜長夢多再出現什么事情,所以便將伯益暗中處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