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可不找那個罵!”朱標笑道,“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別說回來住,一會見不著他,母后都要著急!”
“那,英哥兒要是讀書,和咱們炆兒在一塊嗎?”呂氏又問道。
“這不好說!”朱標說道,“他是皇太孫,選師傅的事還要看老爺子的意思。最后到底是單獨教授,還是和諸皇子皇孫一塊在宮里大學堂讀書,也要看老爺子的旨意!”
“其實臣妾看來,還是他們兄弟在一塊讀的為好。”呂氏繼續道,“英哥兒雖說是身份貴重,但性子呀有些跳脫。他們兄弟倆在一起,終歸是個伴兒,不然英哥兒一個人也寂寞........”
朱標忽然開口,冷著臉,“你到底要說什么?”
呂氏一驚,趕緊道,“臣妾就是和殿下說說家常!”
“有些事,不是家常!”朱標看了她一眼,又看看在一旁不明所以的朱允炆,擺手道,“下去吧,孤乏了!”
呂氏眼圈一紅,想要再說什么,卻又忍住了。
“臣妾告退!”呂氏道,“炆兒,跟你父親告別!”
“兒臣先告退,父親早些歇息!”朱允炆開口道。
朱標點點頭,轉身先一步走入書房。
有些事,其實不用呂氏說,他知道得一清二楚。現在他是太子,以后他身等大寶,呂氏就是皇后。
可未來大明帝國的繼承人,卻不可能是皇后所生的兒子,她心中要是沒有一點怨言,沒有一點想法,才怪了!
但,大明的規矩就是,嫡長者必居東宮,正儲君之位。
朱元璋雖然出身微寒,但卻極其看重倫常禮法,也因為不愿意看到兒孫們爭權奪利。所以早早的定下儲君的人選,以安國本。
這事,旁人別說觸碰,就算是微辭都不敢有。
再者說來,朱雄英是常氏所出,身后是大明開國淮西勛貴的支持。旁人有的別的心思,別說老爺子那關難過,就是這些武人勛貴公侯們,都不答應。
歷史上正是如此,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時,那些尚存的老臣們如武定侯郭英等,都是出工不出力。根子就在于,朱允炆的身后,是大明的文官集團。
即便是朱家那些藩王們,也多是冷眼旁觀,隔岸觀火甚至暗中偷笑。
朱標走入書房,屏退下人。
緩緩的拉開一個抽屜,翻開一本舊書,里面一張少女的肖像飄然滑落。
朱標愛惜的拿在手里,看著畫像,眼神中有光澤閃動。
“大妞呀,你要是還在多好!”
“你可知,咱的兒子英哥兒,今兒在朝堂上大大的露臉了。臣子們稱贊好圣孫,老爺子笑得見牙不見眼!”
“你在天有靈,保佑英哥兒平安長大,無病無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