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心里煩,走走就好!”朱雄英看看朱元璋身上的衣服,心中一動,“皇爺爺,你和父親怎么都換了百姓的衣衫?”
“宮里太悶了,出去溜達!”朱元璋笑道。
“孫兒也要去!”朱雄英差點蹦起來。
“不許去!”朱標怒道,“方才你還說頭疼,現在就不疼了?”
“你干啥呢?就不能好好說話?”朱元璋又橫了朱標一眼,笑著道,“你要去也行,可以后呀,不能裝著頭疼不聽課了!”
朱雄英這些小把戲,在朱元璋那根本就夠看,直接被戳穿。
不過,此時朱雄英心中滿腦子都是出宮走走,開口笑道,“孫兒遵旨!”
~~~
南方的夏天,鮮活多彩。
游走在大街小巷,紅墻綠瓦之下,是真實的人間百態。
應天府本就是江南重鎮,六朝古都人間繁華所在。大明定都于此十五年,愈發的繁花似錦,讓人流連忘返。
朱元璋牽著朱英雄微微在前,朱標緊隨其后,身旁若隱若現的跟著數十個彪悍的衛士,走在市井人群之中。
朱家爺仨,并未走長安大街之類的大街,而是走街串巷,在城內各處小巷之中穿梭。也沒去什么富麗堂皇,專門接待豪門大戶,買什么綢緞蜀錦的店鋪。進的都是街頭巷尾關系普通百姓生計,柴米油鹽的小鋪。
“這米多少錢一石?”隨意進了一家米店,朱元璋抓起一把白米問道。
小小米店驟然進來好幾個人,都是人高馬大,掌柜的有些眼暈。做生意的最是有眼色,這些人雖然穿著普通衣衫,可行事舉止都不似普通人,所以態度越發的恭敬。
“老爺子!”掌柜的笑道,“白米是一兩銀兩石!”
石通擔,一石米大概是一百二十斤左右。不過此時的一斤,是十六兩。一兩銀子可以買兩百多斤米,物價不算貴。
朱元璋卻微微皺眉,“比開春時可貴了一成還多!”
“這是去年秋天的新米,開春時候市面上都是往年的陳米!”掌柜的笑道。
“哼!什么新米沉米,還不是由著你們說?”朱元璋拍拍手,轉身離去。
出了米店,朱元璋回頭對朱標道,“米價貴了,老百姓就要多掏錢!”
朱標笑道,“可是米價若是便宜,則傷農!”
“你呀,別整日聽那些書呆子忽悠!”朱元璋繼續前行,拉著朱雄英繼續說道,“就算是一兩銀子一斤,這個錢種地的百姓也賺不到,都是糧商賺去了!豐年糧商合伙壓低價,災年囤積居奇高價賣給百姓,怎么都是他們賺錢,種地的農人白出力氣,城里的百姓多花錢!”
“傳值給各地御史,按察司。各地糧食不得隨意漲價,糧商收糧無故也不得壓價。他娘的,百姓忙活一年,都讓商人盤剝去了,還了得!”
朱雄英心中發笑,老頭兒對百姓和讀書人甚好,但是對商人卻沒什么好感。大明律,商人不管再有錢,也不能使用奴婢,穿綾羅綢緞。
這時,朱元璋忽然鼻子動動,“啥味道?聞著這么清爽?”
朱雄英看看前方,“爺爺,那邊好像有賣香瓜的!”
“正好渴了,咱爺倆去挑幾個水靈的!”朱元璋大笑。
一行人來到攤子跟前,賣瓜的漢子赤膊叫賣,“香瓜哩,香瓜哩,又甜又解渴的香瓜哩!喲,老爺子,您挑幾個?”
朱元璋拿個瓜在手里上下晃悠,“多錢?”
“一文錢兩個!”漢子笑道。
“這么貴!”朱元璋頓時皺眉,“瓜皮子是金子的,還是瓜粒子是金子的?”
漢子笑道,“您老這話說的,現在這時節就是這個價兒!”
朱雄英板著小臉,“你這瓜保熟嗎?”
“我在這賣了多少年了,還能賣你生瓜蛋子?”漢子笑道,“來幾個?”
“我問你,保熟嗎?”朱雄英繼續繃著臉。
漢子一愣,抬頭看看朱雄英還有他身邊幾個彪形大漢,有些傻眼。
“就你話多!”朱標伸手在朱雄英腦袋上彈一下,“你還學會嚇唬人了,不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