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姚氏:“大丈夫自當從戎報國,豈可有小兒女之態?”
岳飛:“我不是擔心您嗎?”
岳母:“你來!袒開脊背!為母今天給你在背上刺上盡忠報國四個字,讓你一往無前,再無后顧之憂!”
岳飛:“為何是盡忠?”
岳母:“為國為民,豈能不盡忠乎?”
【自此,盡忠報國這四個字就成了岳飛岳武穆一生的目標!】
【1127年(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康王趙構在應天府即位,是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
【時年25歲的岳飛得知這個消息,不顧自己官卑職低,披肝瀝膽,向宋高宗趙構“上書數千言”,其略云: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圣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然而,他的耿耿丹心只換得“小臣越職,非所宜言”八字批語,并且被革除軍職、軍籍,逐出軍營。】
【岳飛的抗金決心并未因此動搖。】
【八月,岳飛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線——北京大名府,投身于抗金一線。然而高宗、黃、汪等為了向金人乞和,有意打壓朝中的抗金力量:先是堅決主張抗金的李綱被罷相,繼而張所也因從前曾彈劾黃潛善而遭貶謫發配嶺南,最終死于貶途。被張所派去收復衛州等地的王彥、岳飛一軍,也因河北西路招撫司的撤銷而成為孤軍。】
【岳飛自率部轉戰太行山區,其間曾多次襲擊金軍,生擒金將拓跋耶烏,刺死敵酋黑風大王,迫使金人暫時退卻。】
【只可惜,趙構為了向金人乞合,根本就沒打算跟金人剛正面。】
【對岳飛有知遇之恩的宗澤悲憤交加,背疽發作,于建炎二年七月初一含恨離世,臨終前仍然高呼:“過河!過河!過河!”】
【1129年(建炎三年)六月,剛回軍汴梁的岳飛就接到杜充南撤的命令。岳飛苦諫:“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復取之,非捐數十萬眾不可得也。”】
【杜充(蠹蟲?)不聽,汴梁隨之陷落,江北之地再不復為宋國所有!】
【秋,金軍又兵分多路向南進犯。撻懶領軍進攻淮南,金兀術則領軍直接進攻江南,直搗趙構所在的臨安,只圖一舉滅亡南宋,占領整個宋朝領土。】
【完顏兀術由建康進軍,接連攻下溧水、廣德、安吉、湖州,直取杭州,岳飛則領軍在其后方,伺機給予痛擊,六戰皆捷。】
【軍糧用盡,將士忍饑,卻不敢擾民。真乃仁義之師,威武之師也!】
【1130年(建炎四年)初春,金兀術借口“搜山檢海已畢”,縱兵燒掠明州、臨安等城,攜帶所掠全部金銀財寶,向北撤退。經過常州時,岳飛率軍從宜興趕來截擊,四戰皆捷,擒女真萬戶少主孛堇等十一人。】
【隨即,雙方展開大戰!】
【水路上,金軍與韓世忠相持達四十日,被困于黃天蕩,因奸細獻策才得以入江。陸路上,岳飛在四月二十五日于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戰大捷,金兵橫尸十五里。】
【五月初,岳飛在建康南面的牛頭山扎營,在夜間以百人敢死隊騷擾金軍,金軍傷亡甚大。】
【金兀術準備放棄建康,先在城中大肆殺掠和破壞,然后從建康西北的靖安鎮(亦稱龍灣)向北岸的宣化鎮渡江。岳飛領騎三百、步兵二千沖下牛頭山,大破金軍,進據新城。又追至靖安,消滅了未及渡江的金軍,建康得以收復。】
【而這,只是岳家軍的首次輝煌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