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隱在武當派一番言語,在九年后果然得到驗證!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彼時治理黃河的民夫先行起義,而后明教分支同時響應,南北各地戰火皆燃!
倒似名門正派,多數隔岸觀火,不為所動。
不過張三豐與武當七俠皆有暗中協助義軍抗擊暴元的俠義之事,只因行事之時少留姓名,故而極少被人知曉。
徐隱在這九年當中,閱遍道家經典,更常與張三豐論經悟劍。
張三豐受徐隱啟發,提前將太極拳劍創立出來,武當六俠由此受益,
便是徐隱,也在論劍過程中,將最原始的太極劍法練到了手,還經過青銅殘劍改良,更是推陳出新,讓武當上下驚為天人。
徐隱不以為意,學會太極劍法并不能讓他的劍道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不過這門劍法融合了道家思想于其中,結合徐隱先天功和這些年遍閱的經典,卻讓徐隱在練劍過程中,逐漸有劍心通明之感。
徐隱在武當山的第十年,一日,他晨起練劍,長劍于云間揮灑,信手而為,全無章法。
然而一舉一動、每招每式皆契合天地自然之象。
穿劍如疾風;
劈劍如落瀑;
撩劍如泉沖;
掛劍如虹起;
云劍如卷霞;
點劍如落星;
崩劍如裂石;
截劍如潮生。
一招一式融入天地,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忽而長劍脫手騰空,與身周卷起的落葉齊飛,共起三丈有余!
長劍如龍,筆直而下,落葉環繞,似風成卷。
只聽“鏗鏘”一聲,長劍精準落入徐隱懷中所抱劍鞘,劍鳴嗡然,漸漸隱入山海云潮,余韻無窮。
徐隱身處無邊落葉之間,閉目靜心,最后那聲劍鳴似與內心產生共振,經久不散,而后仿如洗凈,澄澈無比。
那一瞬間,徐隱似有明悟,只覺劍心通明,無垢無染,精氣神三者從未如此的清晰而統一過!
他震劍出鞘,一劍對著虛空云海刺出,劍氣有如一道疾光,于晨間濃密云潮之中穿行十余丈而凝聚不散,幾達五十米之遠!
半空中的云海,憑空出現一道深遠筆直的劍痕!
此景正好被晨起的張三豐瞧見,驚異不已。
徐隱并沒有收起長劍,這柄天下少見的寶劍當中隱見細密裂紋,片刻之后竟然自行崩碎。
張三豐長嘆道:“劍氣有痕,劍影無痕,小友如今劍道有成了。”
徐隱笑道:“得虧張真人指教,晚輩感激不盡!”
“劍心通明,實屬可貴,應當恭喜小友,這一劍可有名號?”
徐隱回憶起方才劍心澄澈,一片空寂無染的心境,于是說道:“便叫空寂無痕劍吧。此時劍氣有痕,若能提升到無痕之境,方才算是大成。”
說完后,暗暗觀察識海之內的青銅殘劍,方才劍意升起,青銅殘劍斷口處出現一寸左右的虛影。
他心下大喜,沒想到這空寂無痕劍意還真能修復殘劍!
不過看起來,每日只能施以有限的劍意進行溫養修復,恐怕還需要不短的時間,才能正式將劍體修復完全,到時卻不知會有何等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