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鳳終于答應金九齡幫他查繡花大盜的案子,但同時,他提出的條件是讓金九齡提供七年前姑蘇徐府滅門之案的線索。
兩個人走在街道上,金九齡忍不住問道:“你為什么想要知道七年前的那起案子?”
“有位朋友委托的。”
“哪位?”
“西門吹雪。”
“那么我可以告訴你,徐府滅門之案非比尋常,那不是簡單的江湖上的案子。”
“的確,青衣樓五十一樓只出動了二十人,最后整個五十一樓都被抹去,江湖上能做到這一點的人不多。”
金九齡說道:“當年我對這個案子很感興趣,不過卻被大理寺勒令禁止追查,以青衣樓匪人妄殺朝廷官員,后被江湖仇殺之事結案。”
陸小鳳怔了一下,大理寺主管天下刑法律令,隸屬刑部,是朝廷最高的幾處權力機構之一。
金九齡繼續說道:“所以如果查下去,就不再是單純的江湖之事,而是高居廟堂之上的權力的斗爭。
哪怕是再厲害的江湖勢力,如果要和朝堂相斗,那也只有粉身碎骨一途。
如果你的朋友想要知道真相,那么為了他全家的安全,你最好能好好勸一勸。”
陸小鳳苦笑,“看來真相是永遠都不可能公之于眾的了。”
就在陸小鳳和金九齡討論七年前徐府滅門之案時,徐隱正和一群京畿的讀書人同伴而游,正巧與他們二人錯身而過。
因此陸小鳳與金九齡的對話,徐隱一字不漏的都聽入了耳中。
他依然保持著矜持謙遜的笑容,吟著詩詞,對著對子,就像一個普通的書香世家子弟一般。
旁邊與他首次認識的書生,沒有一個懷疑他的身份來歷,他太斯文了,也太有才華了,如果這樣一個人都不是真正的讀書人,那還有什么人能有資格稱得上讀書人?
君子之交淡如水,徐隱很輕易的就以君子之禮擺脫了這群書生,他打算前往京城一趟。
不管怎樣,當年既然是大理寺禁止金九齡查下去的,那么廟堂之上一定有當初的線索。
到了京城,他不用刻意去查,只利用自身的文采才學混跡在官宦子弟中,日日飲宴,出入權貴之家,便獲得了許多線索。
比如說,徐家滅門后三個月,新皇登基。
比如說,新皇登基前,朝中引發過一場政潮,許多官員掉了腦袋,許多官員被貶邊疆,許多官員永不錄用。
比如說,各地藩王有多人未奉旨進京,后又安然離去。
這其中看似沒有聯系,又似有萬般線索勾連。
徐隱勢單力孤,唯一能查得更加清楚一點的,就是當年的政潮是為與北方蠻夷的一場戰爭。
原本這場戰爭是要在先皇時期發動的,結果卻是在新皇繼位三年后才正式發動。
當初有許多人反對這場戰爭,反對因這場戰爭而提升的稅賦。
這表面上看去就是一場國事之爭,似乎與他徐家被滅之事毫無關系。
畢竟如果是皇帝要殺人,根本不需要借青衣樓之手,也不需要如此偷偷摸摸,只需要一道圣旨,徐家九族皆可滅。
可若是同朝之臣所為,那等若是打破官場規矩,必受群起而攻,皇帝也絕不會忍受這種肆意暗殺政敵的行為。
徐隱想了解更多的線索,然而時間過去畢竟久遠,當初同朝為官的大臣,基本在新皇登基后,被逐一汰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