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公好美髯,是民國大師中有名的美髯公,于是當人們提起于誘人的時候,總忍不住先夸他的胡子漂亮,于是于大胡子享譽全國。
但于誘人總被人這么說,他忍不住了,在眾人面前講了一個笑話。
說三國時候,關云長的兒子關興跑到他老爹面前,一臉嘚瑟,關云長問他有什么高興事。關興說,“剛才我和劉禪、張苞兩個各個各自說自己父親的長處,劉哥哥說大伯父仁義愛民,張哥哥說三叔父長矛神勇。”
關羽一聽,問道:“那你怎么說我?”關興說:“你我說您老的胡子……”關興的好看二字還沒有說出來,關云長大怒,一拍桌子,“老子當年過五關斬六將、掀天揭地的本事你不說,就知道說老子的胡子。”
說完后,大伙哄堂大笑。但只有于誘人撫髯而笑,這時人們才回過神來。
……
聽到白貴說這是反書的時候,周元嚇了一大跳,手上的書冊差點跌落在地,他急忙問道:“這書額匆匆看了一遍,沒發現有什么大逆不道的地方……”
他已經到了治經的地步,學問不說多好,但絕對也是不差的。
儒家最早是有六經的,后經過秦始皇焚書坑儒、項羽焚燒咸陽等秦末戰亂,導致《樂經》遺失,六經只剩下五經。
后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太學設置五經博士,專門教授《詩》、《書》、《禮》、《易》、《春秋》,每經置一家,故稱為五經博士。
大多數人沒有兼通五經的能力,所以多治一經。在明清科舉中設置五經題,應試的考生則選擇自己的本經應試。相當于后世研究生考試的專業課,其他門類就是公共課。
“啥叫書呆子,這就是了!”
白貴腹誹道。
像徐秀才這樣學以致用的書生還是少數,或者說能考中秀才等功名的儒生大多不是只知道掉書袋的人。或者說功名就像篩子一樣,已經把類似目前周元這樣只知道四書五經的書呆子篩除了……
畢竟四書五經雖多,但只要刻苦往下背,總有能背完的一天。
他搖了搖頭,隨手翻開詩集的第一頁,“你看這首篇,第一句就是‘女權濫用千秋戒,香粉不應再誤人’。你想想現在的皇帝可是將朝政托付給了太后,皇帝自從戊戌變法失敗后,軟禁在瀛臺。這第一句就是諷刺朝廷……”
雖然宮闈之事不太會流傳到民間。
然而西太后是朝廷真正的掌權人,卻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白兄所言甚是……”周元臉色刷的一白,他頓時感覺書中的詩集像極了燙手山芋,不過很快他就強行鎮定了下來。
白貴和他可是同窗好友、鄉里宗親,而且品性也是有目共睹的,不太可能告發他。
周元過了一會,重新緩了過來。
等緩了過來后,他有些少年書生意氣,不太服氣,覺得自己落了白貴一籌,臉色甚無光彩,強自辯道:“這只是一句罷了,不少詩集也有諷刺牝雞司晨的事情,比如駱賓王的討武曌檄,本朝就沒有封禁。”
他說到這里,有些底氣了。
牝雞司晨出自《尚書·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牧誓是周武王伐紂的誓師詞。這句話的意思是周武王在牧野之戰誓師時說道,過去說雌雞沒有晨鳴之道,雌雞代替雄雞打鳴則家盡,婦人奪取丈夫的政權則國家要亡,紂王一昧的聽信妲己的讒言胡亂施政,是紂王亡國的根本。
而駱賓王的《討武曌檄》,全篇通詞都在說武則天臨朝導致的國家弊政,殘害忠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