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會發現一些記者采訪名人的時候,格外乖巧。
遇到新人,肆無忌憚。
不立威,別人就會有恃無恐。
只不過山原八夫恰好成了白貴立威的靶子。
不然,一點“小事”,他還不至于置氣,尋釁報仇。
“是,白君。”
中島信夫知道怎么辦了,去信盡管能借人脈讓山原八夫滾蛋,但還是有些不保險,可有著一百日円的酬勞,除非是生死之交,他不信山原八夫的上司不動心。
而這錢,可不僅僅是讓山原八夫的上司將其解聘,還另有深意。
“這一百日円只是訂金,如果做的好,錢……我是不缺的。”
白貴放下茶杯,說道。
能用一些錢免除后續的麻煩,這錢花的很值。
要不是他是報界業內的人,這錢花的估計還會更多。
隔了兩日,從采買新聞社傳來消息。
山原八夫偷竊報社的商業機密,被上司野原主編撞見,然后解聘開除。
這可比單方面的解聘狠多了!
今后記者這一行他是干不下去了,而報社也是在各界牽連甚廣,想要找到一個類似記者合適的文職工作,太過艱難,又有了這竊取商業機密的“污名”,沒人敢用……
一些業內人士知道內幕,但人都是捧高踩低的,哪里會為了一個小記者,去得罪正幾大報社。
……
又過了數日。
白雄起和白秀珠來信準備告別回國。
雖然白雄起沒有說明什么原因,但白貴從報紙上也看出了一些端疑。
清廷實際上在1901年就已經準備仿照英吉利的君主立憲制,立上議院和下議院,來施行君主立憲制。不時有大臣上奏:“變更政體,實行立憲。”,然而上議院和下議院拖拖拉拉,一直未能成立。
1906年,載澤上《奏請宣布離憲密折》,說立憲三大利:“皇位永固、外患漸輕、內亂可弭。”
但這立憲的條例等等卻仍是將權力系在君主一人手上,所以地方的督撫就不愿意了,這是打算削弱地方實力,因此一直再和朝廷扯皮,所以朝廷這次立憲只是變更了一二朝廷各部的名稱,將戶部改為度支部,兵部改為陸軍部……
然而各地立憲派請開國會的請愿運動和叛亂仍舊屢禁不絕。
故此清廷又在1908年頒布《各省咨議局章程》緩和地方矛盾,規定各省咨議局選拔議員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之一:①曾在本省地方辦理學務和其他公益事業滿三年以上且著有成績者;②曾在本國或外國中學堂及其中學同等或中學以上學校畢業得文憑者;③有舉生貢員以上出身者;④曾任實缺職官文七品、武五品以上違背參革者;⑤在本省及地方上有五千元以上之營業資本或不動產者。
而最近在報紙上有朝廷準備設置資政院的消息,此為“先設資政院,以立議員基礎”。議員的名額總數有兩百名,由各省咨議局選拔一半,另一半則為欽定。
“白雄起回國估計是為了謀奪議員的名額,各省咨議局的議員不過中學堂的畢業文憑就行。而他是留德生,如果回國任職一段時間……”
“到時候欽定議員的幾率很大!”
白貴心中暗道。
出洋留學的人數不多,能回國的一個個都是寶貝疙瘩。更別說白雄起是德意志留學,德意志現在就是君主立憲,載澤考察歐洲時,德意志就是重點考察對象,這個身份去了,定然能得到重用。
更別說他老師金銓是軍機大臣。
這資政院和誰奪權?
奪的就是軍機處的權力!
朝廷還不得使勁朝資政院摻沙子,從而掌控資政院。但能成為資政院的議員,肯定不像各省議員那么容易,選誰都是值得思量的事……
而留洋生,代表著新思想,看起來就不是那么陳舊,也有借口的理由。
留洋生,和明朝時候的翰林很像,都是潛力無窮。
……
白貴給白雄起和白秀珠去信,希望再回國前給他們二人送別。
三人約在一家德意志餐廳會面。
這是一間很高檔的餐廳。
“今日美和給雄起兄作別,希望雄起兄回國后一路平安,一帆風順,也能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