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和你爸不一樣。你是公司的老板,他當然會來幫你。”
“叔叔,葉婉是你的女兒,葉婉現在不僅是世紀集團的設計總監,還是世紀集團的股東,你來這不是一樣嗎?”陸阡陌道。
“那,那我就試試。”葉愛軍似乎下定了主意道。
“爸,早該這樣了。時間不早了,我們邊走邊聊吧。”葉婉笑道。
……
進到街區,因為拆遷的緣故,本來已經陳舊的街區,顯得更加的破亂。
葉愛軍指著周邊已經有些破爛不堪的建筑道:
“葉婉,你看這些破爛不堪的建筑,其實他們都有的歷史和典故。即便是建筑的本身,都有有別于其他區域古街的特點。”
“爸,你這是問到我的專業上了。
因為在日本的緣故,我只能從之前的記憶,和陸阡陌給我的照片中,總結東大街建筑的特點。總結出來了五大建筑特點:
一是建筑形式的多元性,有十省八國的不同建筑樣板,同現于天海東大街上,可謂異彩紛呈。
二是建筑上的混血和融合,中式建筑中含有外國建筑元素,比如中式建筑中羅馬柱,外墻的異色裝飾帶等,天海東大街的西式建筑,沒有采取西式建筑傳統的確定中軸線,大開大合的對稱式布局,以不等式建筑出現,并配有小巧的院落,體現了中國建筑元素,是西式建筑本土化的典型特征。
三是明顯的河海文化中的商業屬性,建筑多是前店后庫,門面臨街,后庫枕河,適于貨物進出上的水運方便。
四是建筑物最高不超過三層,這和當時國內的建筑標高是一致的,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建筑特點。
五是天海東大街建筑風格清麗典雅,主要居民是普通商人和平民,建筑色為灰、紅、白為主基調,而國內其它歷史街區著色華麗,屋頂多有琉璃裝飾。
天海東大街的建筑形式,是脫離封建皇權后,在晚清和民國初期,平民政治在建筑上的一種歷史轉身和表現。
這種情形在全國已屬少見。
這些建筑極具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它是天海的發祥地,是我國北方早期港口文化的象征,是天海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址,是我省目前僅存的港口文化歷史街區,展示傳承了天海深厚古建文化、碼頭文化、商貿文化、廟宇文化和濱江地區悠久的民俗民風。”
葉婉一口氣把話說完。
“小婉,專業就是專業。爸爸只知道這些建筑有特色,讓我總結出來,我還真的勉為其難。”葉愛民道。
“爸,咱們葉家的祖上做的是什么生意的?”葉婉問道。
“咱們的祖上在天海可風光過。當年葉家做的是船運生意,濱江碼頭三分之一靠泊的船只,都跟我們葉家有關。”
“爸,沒想到咱們家當你這么風光啊。”葉婉道。
“是啊,不過已經是明日黃花。東大街的未來,要靠你們了。”葉愛軍感慨道。
三個人走在百年東大街上,葉婉和陸阡陌不停地聞著,葉愛軍一一講解。
差不多兩個小時,幾個人從西口走到了東口。
車已經在東口等著幾人,陸阡陌道:“葉婉,葉叔叔,咱們一起吃些早點吧。”
“不了,我每天早上都跟我家老爺吃,你和葉婉去吃吧。你把我送回家就行。”葉愛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