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重生制霸科技妙筆閣https://查找最新章節!
這是人家應得的,有眼光的人不賺錢都難。
人家能第一個跳出來大力支持奧迪汽車品牌,賺再多的也是應該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只要是賭對了,不管做什么事都是暴利。
劉子豪也就只能跟著自己賺這一波暴利而已,接下來的經銷商會越來越多,在加上自營店到時候他們的市場份額自然就會被瓜分掉一些,這也不過是短期的暴利,后續收益雖然也不少但是也不會這么夸張了,自然收益也就會大大的減少。
而且這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何嘗不是給奧迪汽車品牌帶來一波推廣效應,試著想一想有了這波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以后自己想要招募經銷商是不是更容易了一些。
不僅是是奧迪汽車品牌,等以后自己推出其他品牌的時候,估計分分鐘就能吸引大批的經銷商前來代理。
他就是要借此機會,用第一批經銷商來宣傳奧迪汽車,就是要讓所有人都知道跟著他走有肉吃,以利吸人就是這么粗暴。
奧迪汽車不可能每一個汽車品牌都建幾百家4s店,現在在一二三線城市每個城市建一家體驗店已經是最大能力,要不是魯海峰怕底下的經銷商亂來,他也不會在每個城市建一家直營店監督著這些經銷商。
……
而此時魯海峰都開始計算著讓六萬臺能給自己帶來多少的利潤。
以奧迪a4的成本來說,所有的研發成本,原材料成本,宣傳成本,再加上留給奧迪汽車4s店的利潤空間,總共算下來一臺車的成本不到二十萬。
而且這二十萬的成本,所有的制造材料還是用最好的,如此算下來,一輛車的售價24.8萬到40萬之間,綜合一下平均每臺售價30萬,那一臺車的凈利潤起碼有十萬左右。
一臺十萬,十臺一百萬,一千臺一億,如此算下來一旦六萬臺奧迪a4交付下來,想到這里魯海峰倒吸了一口涼氣,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一天的利潤就能給自己帶來六十個億的利潤。
暴利妥妥的暴利,這比自己做手機賺錢多了,自己進軍汽車這個行業是太對了,進軍汽車這個行業妥妥還不怕卡脖子,所使用的技術全部都是國內現有的技術,而手機行業自己隨時都會出現卡脖子的現象,雖然這些年自己布局了許多,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雖然現在看著利潤也就成本的百分之五十,有很多公司幾倍幾十倍的都有,甚至互聯網公司幾百倍幾千倍都有。
但是你要知道別看只有生產成本百分之五十的回報,但這可不是一錘子買賣,每生產一臺車都能帶來生產成本的百分之五十回報。
利潤太可觀了,持續的暴利才是最賺錢的買賣,這那是那些互聯網企業相比的,別看他們的回報高,但跟一錘子買賣差不多。
而且這只是投資回報,單論公司利潤收益,那些互聯網公司哪有這么穩建的。
這年頭實業才是最根本,論流動資金互聯網企業能比的上實業,互聯網項目指不定哪天就變的一文不值。
沒看見后世那些互聯網企業都在挖空心思的都要布局實業,畢竟所謂的估值都是虛的,沒人買單什么都不是,估值再高那也先賣的出去再說。
別看富豪榜上一半的富豪都是玩互聯網的,但是所謂的富豪榜僅僅只是身價,他們能拿出來那么多現金嗎?
別說一半現金,他們能拿出來五分之一都算最牛的了,因此他們的資本完全沒有實業份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