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問道搖了搖腦袋,扯遠了,看來我的心性還是不夠沉靜。
晚鐘悠悠,李問道起身向前院飯堂走去。半路遇到了玄陽師叔的弟子莫問峰,兩人年齡相仿,平常很是說得來。玄陽師叔教弟子棋道,這莫問峰棋藝相當了得,李問道與他對弈,就從沒贏過。還有一位師姑玄清,教弟子曲道,李問道小時候就是她帶著長大的,李問道與她最是親近。李問道喜歡古琴曲《春江花月夜》,有空就會跑去玄清師姑那里請教一二,甚至賴著不走。三位師尊所教的弟子屬于紫陽觀親傳弟子,將來都是有大運氣的。當然,武道與醫道是所有親傳弟子必學內容。我道家,盛世時,弟子不出世,不與世人掙長短;亂世,則下山斬妖除魔,匡扶正道,為蕓蕓眾生掙出一個朗朗乾坤,這便是道家的大道。還有幾位師叔師姑在觀外教授俗家弟子文武之道、明倫經文,醫、武、曲也會適當涉獵,有點像是私塾,這些俗家弟子將來學成之后,自會下山教化一方。
道家有語:得大道,受長生。什么是道?如何修道?李問道的理解,凡人的肉身終是有限,人體的各個器官、組織一出生便在不停運轉,途中某個部分若是出了問題,醫家是為病,需要修復,醫家便運營而生。有使用,有運轉,破舊,磨損,修復,終有一天會出現無法修復的情況,生命機體終會停下,肉身不可能永遠年輕,永不衰老,大不了衰老的緩慢一點。所謂長生,并非肉體的永恒。所謂道,老子在《道德經》中已有闡述,世間萬物自然而然,萬物以其自然本源的狀態生存于世、和諧共生便是道。千百年來,道家追求的就是自然而然,道法自然。道家也不反對人類在艱苦的自然環境中努力做出的抗爭與改變,包括萬物自身的進化與變異,甚至妖化,道家認為,這都算是自然的一部分。
吃過晚飯,李問道拒絕了莫問峰一起去后山蓮花峰的要求。出道觀后門,徑直前行,轉個彎進入一片峰谷,便是蓮花峰的范圍,那里是觀中尊長和親傳大弟子們靜修的場所。青山掩映,溪流淙淙,在茂密的植被從中偶爾會飛出一角雕梁,或者畫棟。李問道的幾位師兄、師姐在那都有自己的居所。懿德居也在其中,那里是一些世俗中受人尊敬的大家來紫陽觀時的住所。
明日是李問道的師父紫陽真人釋經日,一些大家早幾日便以前來,他們都居住在哪里。莫問峰這小屁孩估計是找某個大家的弟子去對弈去了,畢竟平日里老是那幾個對手,實在無聊的很。
李問道懶得去,他今晚還有功課要做,藥王孫思邈的《備急千金方》他還要接著學習。此書內容繁雜,可謂博大精深。內容包括醫學倫理學、本草、制藥等醫學總論,以及婦人方、少兒方、七竅病、風毒腳氣、諸風、傷寒方、臟腑病方、消渴、淋閉、尿血、水腫、疔腫癰疽、痣漏、解毒并雜治、備急、食治、養性、平脈、明堂、孔穴等,載方五千三百首。書中所載醫論醫方,教系統地總結和反映了先秦至唐初約一千一百多年中醫藥的醫學成就。
李問道現在只是初學,遠遠談不上深究。按師父所說,乘著年輕,記性好,把要背的先給背了。學醫,離不開實踐,李問道也有幾次跟著師父或者師兄師姐下山給人治病,也頂多算是去跟著去瞧個熱鬧而已。
初夏的雁蕩,涼風襲襲。窗外,南國風月溫柔如水;窗內,燈下少年不負韶華。少年偶爾抬頭,望向窗外,也許,隔著幾千幾萬里;也許僅隔著咫尺,會有一雙明媚的目瞳正與少年的目光相遇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