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問道早料到殷受會有如此反映,笑著說到:“為兄李問道,我妻子叫月瞳。”商時女子無姓,名綴夫君之后即可。
這時月瞳已經找來了草藥,跟了李問道這么久,多少也認識了些草藥。李問道接過就將枝葉敷在了傷口處,又用隨身帶的手帕將傷口包扎起來。
“好了,兄弟,得虧你遇到我了,要不再拖些時日,可就麻煩大了。”
“小弟懂得,要不也不會急著下山,唉,就是這岐山方圓百里,還真不好走,我都迷路幾天了。”
殷受第二次提到岐山了,李問道不由得好奇起來,奇山?
“兄弟,你說的奇山,到底是哪個奇山?”
“西岐的岐山呀,山下就是周的國都豐,怎的?噢,對了,大哥大嫂是外地來的,難怪不曉得。其實這里我也沒來過,就是聽說曾有鳳鳴岐山,特地來看看的。”
李問道與月瞳互相對視了一眼,這是到了周國了,而且還是被后世傳得神乎其神的鳳鳴之地,岐山。
“哥哥,我的神識恢復千丈距離了,山下有個鎮子,我們晚上就住鎮上吧。”
月瞳小聲地對李問道說著,李問道立刻就點了點頭,自從離開神洲,他倆就沒在床上睡過覺,沒洗過熱水澡了。
下山的路月瞳已經找到,拐了幾個彎就到了,就是被密林和雜草遮擋了視線,難怪殷受那小子在這里瞎轉悠了幾天都沒找到路。考慮到殷受腿上的傷還沒好,也不能把他一個人丟在這里,夫妻二人只能慢慢陪著他一起下山,偶爾李問道還要扶他一把,背他一截,可把殷受感動壞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離家前,師父多次告誡他,外面人心不古,世道險惡,他當時都不以為然。幾個月前偷偷跑出來,也沒遇到什么大奸大惡之人,但是人心不古倒是深有體會,上古堯舜禹時的王道樂土果然不再了。
岐山不高,但峰險林密,下山的路并不好走,兩人帶著一個有腿傷的人,五六里路竟然直直走了一個多時辰,眼看申時過半,日頭已經偏西了,才遠遠看到一個不大的鎮子。其實這一路并不枯燥,殷受估計是一個人寂寞久了,如今遇到讓他感覺舒服的大哥大嫂,這一路上,心情大好的不停在說話,當然,多半都是些朝歌之事,倒是讓李問道夫婦聽得津津有味,他倆現在是亟需了解如今這帝乙二十六年的情景的。
等三人來到山腳下,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那鎮子就在河的對面。李問道抬眼望去,還挺寬的,只是河水并不喘急,看看遠處漁舟蕩漾,三人決定尋條船來渡河。不知不覺,來到一處渡口,上面已經幾個人正在哪里等著渡船前來。
李問道看向那幾人,兩三個當地的百姓,像是剛從岐山打獵歸來,每人身上都掛著獵物。還有幾個像是農人打扮的,一臉疲憊,神情木然地看著河中整慢慢駛將過來的渡船。在這幾人身后不遠處站著一位青衣女子,頭戴斗篷,斗篷邊緣覆著薄紗,看不見臉,只從身段來看,應該很年輕吧。
他們三人走過來,引起了青衣少女的注意,尤其是是少婦裝扮的月瞳,那傾城絕容似乎很讓青衣少女震驚,看來東魯還真是荒夷之地,兩百鎮諸侯都沒出如此美人!在看看她身邊的青年男子,哇,好俊俏的郎君,還真是一對璧人。少女又掃了眼二人身后的殷受,粗眉大眼、憨厚和藹,似乎也挺耐看的。將三人逐一看過之后,便不再注意他們,頭也微微下垂,似乎在盯著自己的腳尖。
雖然隔著面紗,沒人能看出青衣少女剛才的眼神,但是她的表現卻瞞不過月瞳。在這荒涼的山腳下,怎地會有這么一位貴族打扮的單身少女出現,而且她的氣味似乎有些似曾相識?
(本章完)